盛夏的七月,蛰居于人声鼎沸的城市,临窗远眺,钢筋水泥包裹着的一切都是那样滚烫,像是要燃烧起来。路边的树上,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叶子很自然地耷拉下来。匆匆的行人,被晒焉了,虽然女人们裙裾飘扬,男人们短袖短裤齐上阵,也抵不过热浪的忽然来袭。这个时候,家乡的草绿汪汪的一片浮现在眼前。...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老家屋顶那一缕袅袅炊烟,乡愁是庄稼地里那片金黄的小麦,乡愁更是留在童年记忆中的一种味道。对我而言,乡愁就是一碗香味绵长,回味无穷的荞面饸饹。...
清明时节雨纷纷,细雨随风飘打在窗户上的滴答声,是如此沉重又带着几分悲戚,让人沉思,让人悲痛。我情不自禁泪目了,不由自主想起了妈妈,想起了已经久远的妈妈的味道。...
初到延安,已是华灯绽放的夜晚。宽敞的街道,明亮的路灯,星罗棋布的商场,熙熙攘攘的人群,鳞次栉比的楼房,远处矗立的宝塔,在霓虹灯的映衬下格外绚丽夺目,陕北古城的繁荣出乎我们的想象。...
夏天的村庄,像一树梧桐叶子,悬浮于一片岑寂中,耐心地等待清丽嘹亮的鸟鸣。...
在《上学去》一书中,作家叶兆言用真实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他的小学、初高中,乃至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的读书生涯。对求知的热诚,使那个时代的他进行了大量自由阅读,由此获得了成长的能量,把握了命运的脉搏,也带给我们有益的启迪。...
池塘往往坐落在村庄较低的位置,它娴静、亲切、随和,就像豢养的牛羊,卧俯在村庄一旁。池塘是一面天然的镜子。又像是村庄的眼睛。它上映鸟雀流云、天光月影,侧含庄稼房舍、牲畜人迹。它以它的无言,见证着村庄的兴衰和过往。...
新韭初长成,占了一个“鲜”字,送谁谁都稀罕。但进入农历六月,韭菜便不好吃了,俗语讲“五黄六月烂韭菜”,此时的韭菜开始不受待见。...
人生在世,总要热爱一点什么,或者文学、音乐、书法等,或者花花草草,抑或是美食制作,都可以为人生增添不少生趣。朱光潜说:“人需要有生趣才能有生机。”很多人都提倡我们要在生活中多一点爱好,让生活变得有意思一些,让精神更充实。...
音乐家孙韶走了,他的一生忠诚于事业,忠诚于家庭,忠诚于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虽然已经离开,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铭记和传承。...
老党是村里的老兽医。从我记事起,只要家里的猪病了,父亲便去喊老党。老党脾气急,只要有人找他给猪看病,他便立刻背起药箱,一边赶路一边询问猪的病情。路上询问得差不多了,待来到猪圈,他再实地观察一番,或给猪打一针或留下一包药,临走还要嘱咐主家多留意观察,有什么变化再去他家跟他说一下。...
我在农村长大,每年的夏天,都像“长了脚”似的。...
陕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底色,就是陕北高原的黄色。...
2023年6月29日,是孙韶逝世三周年纪念日,孙老生平亲友贾平凹、党永庵、贺艺等以文传情,纷纷悼念,寄托对孙老的思念......
5月16日上午天气不热不冷,我们家的亲朋好友和妈妈一起来到西安白鹿原下的汉文帝刘恒陵的霸陵墓园新区,让我爸的骨灰在这里入园安放。真没觉得,再有一个月13天我爸就三周年了,太快了,不敢想...
最后一次见孙韶先生,是受中国音协张萌主编委托,采写一篇贠恩凤老师的文章,我去了省广电小区家属院他们的家里。...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我们最大的感动是一首作品里作曲家如何在传达着对于人的理解,在传达中又如何表现了作曲家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孙韶的作品里令我感受最深的是他的一颗忠诚时代、忠诚故乡的艺术心灵...
女儿知道我偏爱甜食,便专门从网上给我买了新疆玛仁糖。午饭后,老伴切好一碟让我品尝。吃着黏甜的玛仁糖,藏在我久远童年记忆中的,已经好多年未谋面的黏甜褐色老糖,一下子涌现到眼前...
我在城里读高中,父亲从乡下来看我,这个时候往往是我最幸福的时刻。父亲会送些生活费,再给我买件新衣服,或者带我去馆子里吃一顿。这个时候,我会问父亲,家里养的猪又卖啦?父亲总是头一昂,爽快地回答,卖啦,卖了好几头呢,你就安心读书吧!此刻会有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我深深体会到,父亲就是一面挡风的墙,尽管有时候我明明知道父亲说的不是真话...
《人世间》是由著名作家梁晓声创作的当代现实题材的长篇小说,被誉为“50年中国百姓生活史”。作品以东北某省会城市一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轨迹为脉络,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刻画了50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老百姓所经历的跌宕起伏的人生,艺术而雄辩地展现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