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 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的《老红军的故事》观后感青少年座谈会在西安成功举办。西安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郝福京、西安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副主任胡林、西安市关工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王国庆、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处长段睿、西安市雁塔区关工委秘书长季天荣、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政工科科长姚辉参加会议。
会上,西安市关工委及区教育局领导、党史专家分别从理论高度和工作全局的角度相继发言,为新时代青少年红色教育提供了多元视角与深层指引。
郝福京 西安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当《红军精神放光芒》的旋律响起,《老红军的故事》系列短视频点亮屏幕,我们真切感受到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鲜活传承。作为一名老红军的后代,我深知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意义。西安作为红色热土,始终将老红军的故事系列作品作为青少年德育的核心教材。接到省关工委的部署之后,我们积极响应,明确“全员覆盖、全程育人”目标,确保各级关工委和学校认识到位、责任到位、行动到位。
我们着力做好“衔接员”和“服务员”:全市各级关工委联动,组织“五老”骨干提前观看视频;各大中小学通过班会、德育活动实现集中观看全覆盖,并邀请老英模走进校园,让历史更有温度。同时注重“学、讲、做”结合:组建五老专家讲师团巡回宣讲;举办红色夏令营,组织青少年走进延安追寻革命足迹;开展主题征文、参观革命场馆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情怀。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形成家校社联动的传播热潮。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把《老红军的故事》纳入“五老”宣讲常态化内容,推动红色故事进学校、进社区、进社团,融入日常教育。老红军的故事是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西安将守护好、传递好这束光芒,引导青少年在聆听中坚定信念,在传承中勇担使命,让红军精神在古城大地上代代相传!
段睿 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副处长、三级调研员
本次座谈会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青少年代表们对《老红军的故事》的感悟情感真挚、思考深入,老师们关于培养理想信念的阐述也令我深受启发。同时,衷心感谢陕西省关工委组织拍摄并推广《老红军的故事》,这项活动对传承红色星火、培育时代新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老红军的故事》对当代青少年而言,绝非尘封的历史,而是具有极其重要且鲜活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精神品格的塑造。在物质丰裕的今天,老红军故事是珍贵的“精神钙片”。其中蕴含的“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能引导青少年树立超越个人利益的远大志向。二是坚韧意志的锤炼。红军在湘江战役等极端困境中展现的大无畏乐观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以及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能够激励青少年在遇到挫折时学会坚持与奋斗。三是道德价值的引领。正如隐蔽战线英雄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所体现的那样,老红军故事中顾全大局、严守纪律、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确人生方向的道德指南针。
总而言之,《老红军的故事》是一部精神的激励书、生动的历史课和道德的指南针,能帮助青少年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不畏艰难,勇敢追梦,成为滋养他们茁壮成长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姚辉 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政工科科长
《老红军的故事》系列短视频是省关工委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的生动实践。它以可感可触的方式,让长征历史超越了课本文字,让我们看到的不只是艰苦行军,更是深入骨髓的信仰与意志。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受感动并深感责任重大。这一实践带来三点启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继承“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精神财富;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育人实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老红军的长征是救国图存,而我们今天的教育长征,是要在纷繁复杂的时代中,为孩子们把好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搭建历史与现实的教育桥梁。
在雁塔区,我们持续推动红色资源进课堂、进活动,组织学生走进革命旧址,开展红色故事会等,将长征精神转化为学生可学可做的品质——学习的钻研、对集体的奉献、面对挑战时的坚韧。
同学们,你们的长征路铺展在求知的课堂、实践的天地和未来的星辰大海中。愿你们以知识为武器,以创新为风帆,去攻克属于你们时代的“娄山关”与“腊子口”。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必将坚守初心,走好我们这一代的教育长征,用心用情当好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让红色血脉永续传承,让长征精神在雁塔学子身上绽放新时代光芒!
文/图 各界导报记者李昱彤 赵婧马路遥视频 三秦都市报
编辑: 意杨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