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手抄本

2020-04-13 08:26:30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清理书架,翻出一本牛皮纸封面的手抄本小说《梅花档案》。上面写着:抄于1974年5月6日—19日。再看内文密密麻麻的钢笔字,即刻想起40多年前的文革岁月。...

  自己有了手抄本,便与同学“换抄”,不到半年,我抄完了《叶飞三下南京》《13号凶宅》等十几本。至今清晰记得,有一次把自己抄的《地下堡垒覆灭》借出“换抄”,还回来却是另一种抄本,许多细节也与自己的抄本不同,又读出不同的感受。

  □周铁钧

  清理书架,翻出一本牛皮纸封面的手抄本小说《梅花档案》。上面写着:抄于1974年5月6日—19日。再看内文密密麻麻的钢笔字,即刻想起40多年前的文革岁月。

  1974年我读中学,有一次,和同学借得一册手抄本《一双绣花鞋》,刚看几页,就被故事中阴森的老宅、幽谧的石阶、神秘的绣花鞋深深吸引,那晚一夜没睡,连看三遍,因借时有约:第二天上学必须归还。后来几天,满脑子都是《一双绣花鞋》撼人心魄的情节:侦察员沈兰打入特务头子林南轩家;获取破坏山城的机密计划;搜寻放置炸药的图纸……想到故事的紧要关头,恨不能马上把书拿来再看一回。

  没几天,又从同学手里借到手抄本《阴阳铜尺》,故事更加离奇、精彩,而且同学要去乡下串亲戚,二十几天才回来。时间如此宽松,我何不也抄下来!于是买来白纸裁订成本,准备抄写。

  但去哪里抄成了问题,父母绝不允许在家抄这种“禁书”,当时,传看手抄本轻则要受批评教育,重则要挨批斗、劳动教养,我亲眼见有个同学看手抄本,被老师发现当场夺去撕得粉碎。

  找来找去,发现图书馆阅览室是个好地方。那时的图书馆,供阅览的仅有《人民日报》《红旗》等几份报刊和领袖选集、语录,很少有人光顾。我把手抄本拆开,带到阅览室十几页,坐在角落的桌前,把拆页压在一张《人民日报》下面,白纸本第一页抄几行“报纸”,翻过一页写“手抄本”,发现有人注意,立即全移至“报纸”,这样抄了两周,一本86页的“大工程”终于告罄。

  自己有了手抄本,便与同学“换抄”,不到半年,我抄完了《叶飞三下南京》《13号凶宅》等十几本。至今清晰记得,有一次把自己抄的《地下堡垒覆灭》借出“换抄”,还回来却是另一种抄本,许多细节也与自己的抄本不同,又读出不同的感受。

  进入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各种手抄本陆续正式出版,我相继在书店买到曾抄过的《远东之花》《一缕金黄色的头发》《一百个美女雕像》等,读过发觉,情节、内容远比手抄本连贯、丰满,才知手抄本在传抄中,有人丢节删章,弄得残缺不全。比如《第二次握手》,手抄本不到10万字,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原著是25万字。

  流年如梭。想当年那种刻苦、执着的抄写,虽然冒有风险,但给了我莫大的乐趣,也缔结了我一生书缘,奠基出较为扎实的学风,也算得上“受益匪浅”。

  《各界导报》2020年04月13日 第4592期第3版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记忆 手抄本 岁月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