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下马陵

2019-11-25 08:51:50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古人的安葬地是分等级的,帝王的叫陵,名人的叫墓,贵族的叫冢,普通人的叫坟,故不知就里的人就会以为这里埋着一位帝王,其实这里埋的是汉代提出影响深远的“独尊儒术”的大学者董仲舒。当年特别喜欢和尊重董仲舒的汉武帝,每行至此地就下马步行,故有下马陵之称。...

  古人的安葬地是分等级的,帝王的叫陵,名人的叫墓,贵族的叫冢,普通人的叫坟,故不知就里的人就会以为这里埋着一位帝王,其实这里埋的是汉代提出影响深远的“独尊儒术”的大学者董仲舒。当年特别喜欢和尊重董仲舒的汉武帝,每行至此地就下马步行,故有下马陵之称。

  □朱耀儒

  西安城墙内的文物古迹除了碑林,就只剩下一个下马陵了。

  下马陵位于南城墙脚下的顺城巷,东起和平路,西至柏树林,长825米,宽5米左右,路面由青石板铺设,其颜色与古城墙相得益彰。

  这段不足千米的路为何叫下马陵?许多人会问是哪位皇帝安葬在这里?非也?古人的安葬地是分等级的,有不同名称和叫法。帝王的叫陵,名人的叫墓,贵族的叫冢,普通人的叫坟,故不知就里的人就会以为这里埋着一位帝王。其实这里埋的是汉代提出影响深远的“独尊儒术”的大学者董仲舒,当年特别喜欢和尊重董仲舒的汉武帝每行至此地就下马步行,故有下马陵之称。按照常规,这里应该叫“董仲舒之墓”,但却以“陵”相称,将“墓”提高了一个档次,体现了汉武帝和当时人们对大学者的敬佩和尊崇。

  下马陵没有其他街衢那么热闹与喧嚣。由和平路往西走,不远处路北便可见一干休所围墙上嵌着一块文物保护碑。碑是陕西省西安市人民政府所立,上写“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董仲舒墓”,时间是“一九五六年八月六日”。围墙之内,有西汉思想家、儒学大师董仲舒的墓以及为纪念他而设的董子祠和凉亭等。此墓冢占地2.16亩,树木丛生,坏境优雅。董子祠内挂着一幅董仲舒画像。董子祠背后,是董仲舒墓冢。墓冢高约2.5米,直径约6米,四周由青砖围墙保护着,墓前立着一块墓碑。

  然而,对于董仲舒墓的所在地,多年来一直存有争议。这里到底是不是董仲舒的墓地?众多学者考证认为又在他处。持有最权威性观点的是西北大学历史系退休教授张永禄。他在所著的《西安古城墙》一书中,根据北宋《太平寰宇记》的记载,认为“董仲舒墓在(兴平)县东北二十里”。与此说法巧合的是,在如今的兴平市南位乡策村东南250米、茂陵东北652米处,恰有一墓冢。冢底部长71米,宽30米,冢高14.3米,被当地人称为“次冢”,相传这就是董仲舒墓。这与《太平寰宇记》所记相吻合。同时,墓冢附近有一个村庄,名叫“策村”,村中大部分人都姓董,相传他们就是董仲舒的后裔。可见董仲舒陪葬于茂陵之说是可信的。

  至于董仲舒墓为何会在下马陵?张教授解释说,这与明清几位官员在此建董子祠有关。明正德元年(1506年),陕西巡抚王珝在西安城东南郊的蝦蟆陵处建董子祠。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陕西巡按都御史赵廷锡将城外“蝦蟆陵”处董子词移建于西安城内今和平门内西侧路北,并在祠后起冢为坟,称董仲舒墓。清康熙六年(1667年),咸宁知黄家鼎在此重建祠堂三间,并在大门外立石,上书“下马陵”三字,门刻“董子祠”三字。从此,和平门里下马陵的说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大概正是因为几代人的误传和迁移重建,便给下马陵和董仲舒墓蒙上了一层历史的迷雾,使其更具魅力。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下马陵 董仲舒 安葬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