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可以永驻吗?大妈们驾驭起旗袍、晚礼服毫不逊色,大爷们身穿西装帅气十足,他们在舞台上时而动感时而稳重、时而活泼时而端庄,让人不由感慨“最美不过夕阳红”。...
在距离甘泉县城十多公里的甄家湾村,村民之所以争着想种村里那七八十座大棚,是因为看好这一致富产业。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一个叫李文育的人。19年前,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村民试点建起了13座砖结构大棚。...
走进西安市莲湖区大庆路劳动小区杨本杰师傅家里,客厅展柜摆满了钟楼、戏楼、龙船、宫灯、蝈蝈笼等竹签扎刻作品,这些都是他珍爱的“宝贝”。杨师傅从事扎刻工艺15年,大大小小的作品有上百件。...
9月5日上午,天朗中老年大学2019年秋季开学典礼在梨园宫剧院餐厅举行。...
“你曾说过,苹果花开的时候你就会来看我……”听到这首动听的《苹果花开》,看到朋友圈大家分享苹果花图片,身为洛川县委网信办副主任的郑彦斌就开始琢磨,如何利用网络渠道,向更多人推介洛川苹果。...
“你是政协委员?”3年前的一天,安拴虎赶到富县寺仙镇政府院内,准备调解一起苹果交易纠纷,不料对方不信任他。当告知自己是政协委员后,这位果商很快就平静了下来,“你是政协委员?那我们可以谈一谈。”...
在延安市宝塔区政协文史馆保存的两本《延安今昔》,纸张已泛黄。说起这部首次全面系统介绍延安的书籍,今年已84岁的折正千思绪难平。...
2014年夏天,因为要安排省科协干部职工参观“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展览,我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无意间,一段文字出现在我的眼里:“斯诺夫人的秘书雪莲随斯诺夫人访华后,写了关于西安市卫校‘集体闺女’的事迹报道,宣传中国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和年轻一代的精神文明,引起了强烈反响。”伴随着“集体闺女”这个尘封多年熟悉的字眼,30年多前的往事慢慢复苏,一段关于青春、关于爱心、关于奉献的画面浮现在我的眼前。...
夏末初秋正是食用脆嫩甜美的菱角的大好时节。我的家乡在太湖地区,那里湖泊众多,每当这个季节湖面上常常布满葱郁的菱叶,一阵风吹过,湖水翻起波波翠碧的浪花,送来菱荷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1993年,我去外省上大学,临行前,我妈将2000元现金缝在我的内裤外侧,嘱咐我取钱时,找个厕所,用剪刀将针脚挑开。而现在,连小孩子过年收压岁钱,都微信发红包了。只要手机有电,网络信号畅通便可走遍四方。...
快到中秋了,米脂县王玶村村民艾根定早早把自家新收的谷子匀出一布袋,再从菜园子摘了些新鲜蔬菜,准备拿给自己的“明兄弟”。...
“苹果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不来地里看看,心里就不踏实。”8月23日,在凤翔县范家寨镇,凤翔县政协委员、绿宝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曹儒一见到记者,就兴冲冲地讲起了他和苹果的不解之缘。...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宝鸡市太白县靖口镇关上街村,只见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点缀其中,孩子们在村广场嬉戏玩耍,老人们坐在家门口拉着家常,好一幅温馨场景。...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要时刻把‘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作为行动指南和价值追求,内悟于心,外践于行。”8月20日,谈及委员履职,宝鸡市渭滨区政协常委、陕西渭塬律师事务所主任秦书翔直言,作为政协委员,除了要积极参与政协活动,还要敢“说话”。...
因为情系百姓,才知道他,因为政协情缘,才认识他,因为脱贫攻坚,才了解他。他,就是宝鸡市政协委员、市各界爱心济困协会会长、育才玻璃(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史涛。...
“我们家能脱贫,多亏了种柴胡,这都要感谢王招社办的合作社!”“博仁公司不仅免费送种子、肥料,还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我们打心眼里感谢!”……8月21日,在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说起当地村民王招社带领村民种植柴胡的事,乡亲们赞不绝口。...
8月21日,在西安市碑林区中国水利水电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利区,87岁的陈锦章老人坐在电子琴前,一双饱经风霜的手在琴键之上自如跳跃,《多瑙河之波》《妈妈的吻》《鸽子》等乐曲从他指尖涌动而出。弹琴,已经成为他晚年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8月18日,由长安书画研究院主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展在亮宝楼开幕。...
8月20日晚,西安市莲湖区劳动一坊社区居民在劳动公园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纳凉晚会,为大家带来清凉和快乐。...
近日,第二届全省教育系统老干部工作者主题演讲比赛在西安举行,来自全省各高校的老干部工作者生动讲述为老服务的点点滴滴,用爱心呵护老干部生活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