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开馨香溢三秦——访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秦腔表演艺术家李梅

2019-04-19 09:01:26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所有奖项揭晓的第二天,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影剧院里,秦腔《再续红梅缘》选段深深打动了观众。...

  □ 记者 唐冰

  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所有奖项揭晓的第二天,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影剧院里,秦腔《再续红梅缘》选段深深打动了观众。

  就在前一天晚上,凭借在这出戏中一人饰演二角的精湛表演,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摘得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特别奖。天道酬勤,这已是她第三次捧起“白玉兰”奖杯。

  《再续红梅缘》李梅饰演卢昭容(资料图片)

  “‘白玉兰’是撑起我梦想的羽翼和能量”

  著名作家陈彦在他的小说《主角》中写道,能成为舞台主角者无非三种人:一是确有盖世艺术天分,“锥处囊中”,锋利无比,其锐自出者;二是能吃得人下苦,练就“惊天艺”,方为“人上人”者;三是寻情钻眼、拐弯抹角而“登高一呼”、偶露峥嵘者。

  李梅或许是第一二种的结合体。

  1980年,11岁的李梅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当时的她不曾想到,无论时光的步履或徐或疾,此后秦腔伴她如影随形,犹如穿梭生命中的煦煦和风。

  “我常说,我的艺术生涯是伴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起来的。”到明年,李梅进入戏曲界就整整40年了,从七年坐科到加入青年团、当副团长,再到担任艺术总监、院长,李梅说:“戏曲研究院就像是母亲一般一直呵护着我,是这里的秦腔沃土滋养了我,培育了我。”

  李梅一直执着于这样的信念:要取得艺术成就,成为艺术家,必须是在拥有天赋的基础上,再付出千百倍的勤奋和努力。

  “大家看到的只是你在舞台上的表演,你获得了哪些奖励和荣誉,但是这背后的艰辛,尤其是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要经历更长的培养周期,这些都需要自己一步步勤恳地付出。”

  2005年,对于李梅来说,是得与失的一年。

  这一年,在《迟开的玫瑰》这出戏接受国家艺术精品验收的关键时刻,李梅身处重症监护室的父亲,被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那时我还在舞台上排练,但能很明显感受到心被牵扯着的撕裂般的疼痛。”当戏排到第五场时,李梅再也撑不住了,发着高烧倒在了舞台上。“当我清醒过来的时候,弟弟来到医院,告诉我父亲已经不在了。”没能在父亲弥留之际陪在身边,成了李梅最为遗憾的一件事。

  还是在2005年,凭借在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中饰演乔雪梅一角,李梅摘得第15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唱出了眉户曲调的优雅、委婉、细腻,而且在许多唱段中发展新的板式,加了拖腔变调,大大增强了眉户曲调的叙事抒情优势。”这是评委们对李梅表演的评价。

  7年后,在秦腔《大树西迁》中,李梅的唱腔愈发显现出“金嗓子”的优势,尤其是在终场部分长达五十多句的核心唱腔,声情并茂,一气呵成,已然成为当今秦腔现代剧真正能够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经典名段。凭借这出戏的精湛表演,她梅开二度,摘得第2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

  艺术无止境。2018年10月25日,讲述南宋书生裴瑞卿与李慧娘、卢昭容传奇爱情故事的秦腔《再续红梅缘》,在沪上云峰剧院一经上演,便征服了上海戏迷。这出借鉴了京剧、越剧、川剧等不同剧种精华,保留了秦腔《游西湖》中《鬼怨·杀生》经典桥段及“吹火”绝技的戏,让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组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沈文忠感慨不已:“秦腔还是大气厚重,一出来就能把场子压住。”

  3月22日晚,第三次捧起“白玉兰”奖杯的李梅,在朋友圈分享了内心思绪:“从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诞生的那天起,‘白玉兰’这颗最为蓬勃的种子,便成为撑起我梦想的羽翼和能量。无论遭遇怎样的艰辛,她都是我心灵深处最为坚韧的守护,更成为我人生中最温暖、最圣洁的一道光。今天当我第三次捧起这座沉甸甸的奖杯时,充满我心头的依然是深深地敬畏之情……”

  “每一个角色都像是生命中另一个我”

  “吹火”之于秦腔,曾相当于“变脸”之于川剧。依据中国传统戏曲班社的传统,其配方和技巧素来秘不示人。据说史上最厉害的秦腔艺人可以连吹72口。

  在《主角》一书中,人物苟存忠为练就这门绝活,十二三岁就烧光了眉毛、头发,浑身上下疤痕累累。

  “从前的秦腔表演大多是在户外,会受到风等外力因素的干扰,所以很难在花样上创新,只能通过数量来展示技艺高低。”随着秦腔表演逐渐走进封闭的剧场,“吹火”这门技艺不再受到外力因素的干扰,如何为它赋予更多造型和内涵,成了李梅开始研究的课题。

  在对李慧娘这个角色的演绎中,李梅创新应用了“翻身火”“叹号火”等技艺,借以表达戏中人物的情绪变化。感念于此,戏迷把李慧娘形象地称为“复仇女神”“火凤凰”。

  李梅始终无法抉择出,在自己饰演过的多个人物角色中,哪一个才是自己最喜欢的。

  “每一个角色都花费了大量心血,经历了演绎、重塑、再现的曲折过程,无论是《迟开的玫瑰》中的乔雪梅、《大树西迁》中的孟冰倩,还是《再续红梅缘》中的李慧娘和卢朝容,我始终都希望能够通过对人物的不断塑造,使整个剧目达到艺术性、思想性和观赏性俱佳的目的。”

  《再续红梅缘》中,大家闺秀李慧娘的典雅端庄、矜持痴情,小家碧玉卢昭容的善良正直、活泼机灵,被李梅刻画得出神入化。“我想最好的状态和结果是,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观众,都能在观看时得到极大的审美愉悦感,都能感受到戏曲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戏曲是社会的镜子,台上生死浮沉、善恶忠奸,演绎的是舞台之外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对人物精雕细刻追求极致的演绎过程,被李梅称作是“修行的过程”。

  “当我是李慧娘的时候,我就要把自己融入其中,感受她的心路历程,就仿佛走了一遍她的人生路。每个人物都是如此,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这可不就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吗?”在给学生上课时,李梅常常会用到一个词语——进入。

  “不仅要进入人物的生命状态,还要进入她的灵魂层面。”这是李梅认为人物之所以能打动人的“精髓”所在,“我不是演她的皮毛,而是要探寻她心灵深处的内涵,这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

  “我总觉得,我演过的每一个角色都像是生命中另一个我,她所传达的也像是我人生中某一阶段的感悟。”李梅说,“演员是一个可以体会百味人生的职业,有时我们也像一个在时空隧道中穿梭的行者。”

  “传承与发展,就像是火车的两条轨道”

  秦腔粗犷豪放、慷慨激昂、雄浑悲壮、响遏行云。陈忠实在《我的秦腔记忆》中写道:“秦人创造了自己的腔儿。这腔儿无疑最适合秦人的襟怀展示。黄土在,秦人在,这腔儿便不会息声。”易中天也说过“腔”:“当然最厉害的还是秦腔,它不叫‘戏’也不叫“剧”,而是叫做‘腔’。”

  李梅认为,秦腔之所以称之为“腔”,说明秦腔表演对唱腔的重视。“从秦腔的发展来看,也一定是先有了唱腔,才逐渐发展成要素完整的剧目。”

  秦腔又名“梆子腔”,是我国西北地区传统戏剧。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秦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直以来,秦腔表演的唱、念、做、打等技艺技巧,以及手、眼、身、法、步等动作,都依赖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

  进入新时代,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的思考越来越多。在李梅看来,不论是对于秦腔还是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道路应该像火车的两条轨道般并列前行,“不能剥离传统一味地追求创新,也不能守着传统重复唱着老戏。”

  李梅把秦腔的发展比喻为一棵树的成长。她说,秦腔扎根于西北,更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是秦腔这棵大树的根,创新则是树上不断生长的枝叶,只有依附根茎不断生出新的枝叶,这棵大树才会长得愈加繁盛。“这就是秦腔的‘守正出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培根铸魂’。”

  要做到这些,李梅认为,必须重视对戏曲艺术人才的培养。“人才辈出才能让戏曲传承更有戏。”多年来,她在各种平台上为戏曲人才的培养发声。

  2018年,履新全国政协委员的李梅,又多了一个为戏曲事业传承发展鼓与呼的平台。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她提交了《加大后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地方戏曲传承发展》《关于设立“梨园节”的建议》两份提案。

  “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戏曲发展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设立地方戏曲后备人才扶持基金;尽快出台针对戏曲后继人才培养的具体政策和举措,特别是要出台支持戏曲院团、企业和学校合作培养戏曲后继人才的有关政策,顺应戏曲教育多主体合作的规律。”李梅在提案中建议,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将戏曲艺术后继人才培养经费纳入当地的发展规划和财政支出预算,设立地方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确保地方戏曲人才培养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在日常工作中,李梅也倾尽全力培养青年戏曲演员,通过“以戏带人”“以戏促演”的方式,给年轻人创造更多的上台演出机会。

  从2012年开始,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积极配合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先后推出了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和《大树西迁》,并在全国百余所高校巡演;在省内,从城市到乡村,从幼儿园、小学到大中专院校,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演员来到孩子和大学生身边,通过演出、上戏曲课、办戏曲社团等,让年轻一代了解秦腔,对这门古老的艺术产生兴趣。

  多年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青年人才层出不穷,小梅花秦腔团优秀青年演员王航、李迎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俩分别获得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和新人配角奖。

  “早点把年轻人推上舞台,传统戏曲的传承才更有希望。”李梅说。代戏《迟开的玫瑰》中饰演乔雪梅一角,李梅摘得第15届“上海白玉兰戏自己最喜欢的。梅、性和观赏性俱佳的目的。”梅刻画得出神入化。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过程”。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秦腔 李梅 白玉兰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