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速递】李梅委员:努力让稀有剧种真正传下去、活起来

2025-03-06 09:31:45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作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之一,中国戏曲源远流长、百花齐放,除粉丝众多的五大主要戏曲剧种之外,还有许多小众非遗类剧种正面临失传。...

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李梅

  □ 特派北京记者 唐冰 文/图

  作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之一,中国戏曲源远流长、百花齐放,除粉丝众多的五大主要戏曲剧种之外,还有许多小众非遗类剧种正面临失传。

  2018年公布的全国戏曲普查数据显示,陕西现存戏曲剧种26个,包括秦腔、眉户在内的发展相对稳定的戏曲剧种有7个,发展一般的戏曲剧种有12个,仅有1个演出团支撑的戏曲剧种有7个。

  “传承发展地方稀有剧种任重道远。”3月4日,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在接受采访时说,地方稀有剧种代表了本地域的艺术品质和人文精神,但相对于演出团体数量多、受众范围较广、发展势头相对较好的剧种而言,更多本土稀有剧种存在发展不平衡、传承机制断层、传播渠道狭窄等问题。

  “有戏、有人,才能保证一个剧种不会消亡。”李梅认为,稀有剧种首先要挖掘整理优秀传统剧目,恢复一批濒临失传的经典剧目;其次要用系统思维长期培养从艺人才,加强传承梯队建设,避免“一次性抢救”。

  戏曲传承除了“戏”与“人”两大要素,还要拓展演出空间,创新内容编排。只有培育出更多年轻观众,传统戏曲才能传承下去。

  李梅表示,地方稀有剧种既存在中华文化基因中的“熟悉感”,又有因传播有限带给观众艺术审美的“间离感”。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往往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传播中实现保护和传承,除了努力为这些剧种的传播搭建各类文旅平台,选择经典剧目、优秀剧目进行展演、宣传、推广外,还要积极挖掘稀有剧种的文化精髓,开发与稀有剧种相关的文创周边,变“被动的输出”为“主动的接受”,最大程度引起社会关注。

  “作为新时代的戏曲工作者,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传承发展稀有剧种,强化戏曲生态保护工作,努力让稀有剧种真正传下去、活起来。”李梅说。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李梅委员 稀有剧种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