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为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继续“冲锋”

2019-05-31 08:57:0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林麝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与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金钱豹并称“秦岭六宝”。...

  □ 记者 满淑涵

  林麝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与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金钱豹并称“秦岭六宝”。作为全国最大的林麝人工养殖县,宝鸡市凤县目前养殖规模约1.5万余头,年产值超过2亿元,被誉为“中国林麝之乡”。将林麝产业发展成为助力脱贫攻坚最具发展潜力的绿色产业,王艳和她带领的林麝保育创新技术研究团队功不可没。

  2013年,担任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副所长的王艳参与林业部门林麝耳号标记项目,从此与这种濒危珍稀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野化放归成功实现世界“首次”

  每年五六月间,是林麝产仔旺期,王艳都要跟林麝保育创新技术研究团队的成员们扎到养殖基地去观察、采样。“我们要根据林麝不同季节的生理特点去开展相应的研究,所以基本上每个月有大半个月都驻扎在基地。”王艳笑着说,“实验室里的白大褂、养殖基地的冲锋衣就这样切换着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栖息地破碎化,再加上人类乱捕滥猎,林麝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一度处于濒危状态。经过多年的栖息地生态建设,目前陕西野生林麝种群正在逐步恢复和壮大。

  将人工圈养繁育的野生动物经过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是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2016年,王艳和研究团队担负起世界首次林麝野化放归试验任务。经过一年的天敌躲避、识别人类威胁、饮食调整等野化训练及长达半年之久的佩戴项圈实验,13头人工繁育林麝在省宁东林业局旬阳坝林场响潭沟被放归自然。

  今年年初,王艳团队传来好消息:布设在放归区域的红外相机捕捉了一组林麝实体照片及视频,画面中出现野化放归林麝携带幼仔的温馨画面。“说明放归林麝已成功越冬并哺育后代,人工养殖林麝秦岭野化放归试验获阶段性成功,这对促进林麝野生种群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有关林麝的系统研究才刚刚开始。王艳说,后续还将利用样线调查、红外相机辅助等对回归自然的林麝进行野外巡护和监测,了解它们的生活规律、栖息地选择、繁育等状况,为更大规模野化放归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养殖助力发展绿色产业

  雄麝产出的麝香是云南白药、保心丸等名贵中药的必备原料,属国家战略储备物资,素有“软黄金”之称。

  “林麝胆小孤僻,喜欢独居,对环境要求较高。”王艳介绍说,饲养、买卖、运输林麝需要办理饲养证、销售许可证、运输证,林业主管部门为此严格把控。长期以来,人工饲养以“企业+农户”的形式为主,农户投入少、设施差、技术落后,规范化程度低,养殖效益不高,种群发展缓慢。药企或专业养殖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型养殖场也存在养殖环境、饲养标准、繁育技术、麝香质量控制及疫病防控技术等关键技术不科学、不规范问题,严重制约林麝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15年,王艳团队申请并建成了宝鸡林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成为全国首家以林麝保种育种、麝香产品研发、科技示范等为特色的专家工作站。去年年底,陕西省科学院镇巴林麝野外研究基地也落成运行。“林麝属于食草动物,树叶、胡萝卜、莴笋等都是它的食料来源,林麝养殖业的发展也必然会带动相关种植业的发展,因此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绿色产业。”

  目前,王艳团队已逐渐将技术推广辐射到云南、广东、湖北等地,推动了林麝产业走向全国。

  科研跟进经济生态效益双提升

  “我们现在在开发一款养殖软件,让每只林麝都有自己的‘身份证’,记录它的分子序列、基因条码,形成谱系。这样就可以科学选配,防止出现种源退化。”王艳说,目前团队正在开展林麝繁育、疾病、生态、进化、营养等方向的研究,每一项研究都“很有意思”。

  去年,王艳在带领团队调研了全国30多家林麝养殖场后,愈发意识到推动林麝标准化养殖的必要性。“养殖场各有一套办法,质量信息隐晦,都觉得自己用的办法是偏方效果好,但缺乏科学依据。”

  “我们计划做一本标准化技术手册,包括圈舍怎么建、食料如何搭配等等。”王艳说,“这需要大量的科学论证,比如分代选育就需要8到10年时间。所以说,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为了降低林麝空怀率,王艳团队还尝试通过雌麝体内孕酮的变化跟踪观察孕期体征,“简单地说,就是开发适用于林麝的早早孕试纸,前期也要进行严格的实验比对,这样才可以投入应用。另外,基于疾病防控研究的快速诊断系统,也将在鉴定病源中起到提质提效作用。”

  “我愿把一颗赤诚的心、毕生的精力奉献给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王艳还希望,通过建立完善有益的科普宣传和培训体系,可以让更多人认识林麝,保护林麝。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林麝 野生动物 保护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