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贤: 一手抓文化,一手抓产业

2018-11-29 08:52:23  来源:各界导报  


[摘要] “我们村过去是后进村,这些年主抓文化,提升群众素质、转变群众思想,同时打造一批产业,让村子慢慢走出了落后状态。”宝鸡市千阳县政协委员、南寨镇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书贤说。...

  □记者 吴军礼 杨玉春

  “我们村过去是后进村,这些年主抓文化,提升群众素质、转变群众思想,同时打造一批产业,让村子慢慢走出了落后状态。”宝鸡市千阳县政协委员、南寨镇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书贤说。

  这些年,王书贤牢记自己作为政协委员和村里“当家人”的双重身份,坚持双职奉献、双职互补,带领群众实干苦干的同时,给党委政府献计出力、为基层群众发声建言。尤其是在改变村里面貌上,左右开弓,“两手并用”,一手抓文化、一手抓产业。

  千阳县总共有21个刺绣专业合作社。在闫家村,王书贤担任支部书记以来,先后成立了鑫兴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金达莱刺绣专业合作社、太阳鸟工艺品专业合作社,在保护、传承民间艺术瑰宝刺绣的同时,也为村民经济收入增长提供了文化支撑。

  尤其是脱贫攻坚不断深入的现阶段,一些妇女通过刺绣,逐步实现脱贫增收。贫困户张丽霞在合作社制作刺绣以来,每月有了1300元的收入,从此走上了脱贫路;贫困户李风霞,在合作社学习刺绣技术后,制作的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贫困户刘保梅,在合作社学会了电脑绣花操作技术,家庭收入稳步提升。

  数年前,王书贤多方奔走,建起了村史馆。如今,在90多平方米的村史馆内,村里的风俗风貌一览无余。

  村史馆后面,原本是一个恶臭熏天的垃圾场。现在却是亭台环伺的村民休闲广场。广场上的每一口水井都被取了名字,覆盖上石碑,分布成了北斗七星状。村史馆的正前面,则建成了政策普及一条街,为群众学习脱贫攻坚政策和党建知识打开了一扇窗口。

  走在村里,有条街道上村民们正在忙着整修房屋、门面,王书贤说:“这条街未来将建成面貌全新的风俗一条街。”

  “我们还把产业作为发展之基、增收之本,因地制宜、精准规划,让产业真正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依托。”在王书贤带领下,村级产业蓬勃兴旺。

  村里的黄花菜基地大棚内,240亩地结出的丰硕果实,在这里风干加工后正待销售;搭载了30户贫困户的豪猪养殖基地,正在为村里特色产业增加亮点。此外,村里还引进苹果育苗公司,形成100亩的育苗示范园,同时发展奶山羊养殖等产业。

  如今,年过六旬的王书贤精神矍铄,一点也不像曾经做过心脏手术和患过癌症的人。“2014年心脏搭了三个支架,然后又发现患了肺癌。”王书贤轻描淡写地讲起自己的患病经历,“但这几年身体很好,我今年还带头栽了8亩黄花菜!”

  让王书贤引以为豪的是他1974年就入了党,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党龄。“年轻时候常在外面闯荡,当村党支部书记和政协委员这些年,终于可以为家乡作些贡献了。当好村民‘当家人’是我最大的幸福。”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王书贤 政协委员 文化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