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光
10月27日,以“创新驱动 赋能种业振兴”为主题的第七届杨凌种业创新论坛在杨凌上合组织现代农业交流中心召开。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多轮品种权交易签约,涵盖小麦、玉米、苹果等作物。其中,“西农1155”小麦、“宁玉688”玉米、“华宝”苹果等品种转让总交易额达7388万元,充分体现了杨凌种业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与转化活力。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好种子能带来很多改变。
“20多年前,出于好奇,我和几位村民一起来逛农高会。谁知道这一逛就停不下来了。”10月26日,参观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展的西安市临潼区任留街道任留村村民潘志山告诉记者,农高会给他带来的影响一直存在。
潘志山家种着近20亩玉米和小麦。“第一次参加农高会时,我就想看看有没有办法提高小麦产量。逛馆时,我有幸认识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辉,他向我推荐了西杂2号小麦种子。这种小麦个头低、产量高、抗逆性强。”潘志山说,他回家便试种了几亩西杂2号小麦,没想到产量远远超出预期。村里人得知后纷纷找他取经。第二年,他索性把家里剩余的几亩地也全种上了西杂2号小麦。
“杨凌农高会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扇看世界的窗,我通过它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只有不断沟通交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我们的农业才能发展得更好,大伙儿的收入才能更高。”
一粒种子对百姓生活的影响能有多大?潼关县秦东镇东山村果农魏大海很有感触。“来杨凌农高会前,我一直对自己的种植经验很自信。几天学习下来我发现,把果树种活容易,但想种好,还有很多要学的东西。”魏大海说。
“从一粒种子生长成一棵砧木苗,到嫁接苗、成品分枝大苗,再到建成的矮化苹果园实景……”10月26日,在杨凌农高会B馆设施农业、种子、苗木展区,陕西照金咸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咸恒农科”)市场部副部长梁雨新的热情讲解,以及全景实物展示的“咸恒青砧无支架苹果矮化栽培”模式吸引了很多参会者。魏大海认真听着讲解,在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一整页。
“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我们更要踏踏实实把树种好,把生活过好。”魏大海说,“刚听了梁部长在乌兹别克斯坦种果树的经历,我很受启发。这些来自铜川的青砧苹果种苗成活率高,经历极端高温、干旱缺水、冬季严寒等恶劣气候的考验,能快速在中亚干旱的土地上成功扎根并开花结果,而潼关年平均气温13.2℃,昼夜温差大,一定也适合栽种。”
老魏说干就干,他第一时间就联系了咸恒农科应用推广部总监高峰,并确定了前往铜川基地考察的时间。
“中国的青砧种苗能‘远嫁’中亚,打破国外矮化砧木的长期垄断,靠的是过硬的本领。它中小根系发达,垂直主根深入地下,像‘抽水机’一样在干旱环境中汲取养分。”高峰说,“出口中亚的背后离不开杨凌农高会搭建的合作桥梁。我们连续参加了十届杨凌农高会。这里已成为最好的‘成果展示台’和‘商机对接会’。下一步,公司准备在杨凌建立国际种苗繁育中心,让更多陕西良种惠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人民,让幸福的果香飘得更远更广。”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