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拓玲
10月28日,由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成员单位主办,高陵区委、区政府承办的西安市2025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高陵区鹿苑街道昭慧广场举行。
街道搭舞台 文化盛宴“面对面”
活动现场,市、区“三下乡”成员单位组织200余名文艺工作者、医疗和科技专家,搭建49个服务展位,为农民群众提供文艺演出、农技咨询、科普展览、医疗义诊、普法宣传等服务活动,捐赠扶持项目、资金及物资价值累计5100余万元。
广场的舞台上,西安演艺集团把丰盛的“精神大餐”送到百姓家门口。演员们带来的唢呐独奏《挂红灯》高亢嘹亮;秦腔清唱《王宝钏三击掌》《周仁回府》让老戏迷过足瘾;川剧《变脸》、魔术《歌剧魅影》轮番上演,台下观众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小品《我想有个家》说乡音、道乡情,在笑声中传递文明新风。高陵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孩子们带来了深情朗诵《唐诗里的长安》,稚嫩的童声带领观众穿越千年,品味诗意古都。
舞台下,市文联组织开展了“文艺六进”志愿服务活动。热情的乡亲们把书法家、画家、摄影家团团围住。“老父亲马上就要过80大寿了,我想请书法家写个‘福如东海’。”了解到群众王晓莹的需求,书法家张笃龙挥毫泼墨。“这字写得真好,我回去挂在父亲房间让他高兴高兴。”王晓莹接过书法作品高兴地说。艺术家们各展才艺,一幅幅佳作被村民们揽入怀中。“这幅工笔画《石榴》,画得特别逼真,我很喜欢。石榴寓意多子多福,笑口常开,感谢画家的美好祝福。”拿到画作的村民陈三杨爱不释手。
指导送上门 助农解困开“良方”
高陵区农户汪智信家里养了十多只鸡,最近发现鸡冠有些发青,看到西安职业技术学院研发出了解决养殖业问题的新产品,他赶忙上前咨询。
“您家里的鸡可能患上了鸡白痢。”学院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张园悉心作答。“我们研发出的无抗卫士系列产品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不仅可以靶向杀灭细菌病原,还没有药物残留隐患。”
西安市农业农村局服务点周边也围满了群众。“为了让大家更好了解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我们把技术内容做成了画册,方便大家了解使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汤晓彤边说边给大家发放画册。“这个画册好,咋播种,咋施肥,咋防病虫害,看图画就明白了,特别实用。”群众白改学说。
胡显珍家里5亩红薯今年喜获丰收,但现在只销售出去了少部分,让她心急如焚。看到服务点,她也赶忙咨询能不能找到红薯的销路。农技人员热心帮她对接到临潼区一家甘薯种销合作社。“这下我的红薯不愁销路了,感谢技术人员给我们解决问题。”胡显珍说。
影像上“云端”健康义诊“零距离”
得知医疗专家来到广场,不少群众都是“有备而来。”
“大夫,我最近久坐后突然站起来,老觉得头晕,你看这是咋回事?我还专门带来了在高陵区中医医院做的核磁共振报告,您给看看。”拿到张建平的报告,通过扫描报告上的二维码,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医学影像科医生康晓伟一下就看到了病人的MRI片子。“师傅,片子没啥问题,身体没有大碍,建议您要调整一下生活习惯,减少久坐,多运动,改善供血。”
西安市胸科医院中医科服务点前也排起了队。“医生,我一直被肥胖困扰,您给我看看。”张女士说。经过号脉,张修成医生诊断张女士身体湿气较重,将医院研发的中药汤剂递到张女士手上。“医院这个汤剂成分挺好的,我准备喝上一段时间,看体重能不能再减减。”张女士开心地说。
广场上其他展位前也是热闹非凡。高陵区特色品牌“高陵号”文明实践直通车化身流动文明实践站,通过互动式、体验式的模式,将丰盛的理论政策、非遗体验、科学知识和文明新风,直接送达群众身边。
不少群众围在人体模型前,在志愿者指导下认真学习心肺复苏的操作技巧;在花香四溢的插花体验区,参与者将一朵朵鲜花精心组合成花篮;“垃圾分类投投投”小游戏也在火热进行,大家将代表不同垃圾的沙包精准扔进对应垃圾桶内,生动有趣的游戏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