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赋能、资源盘活、模式创新——渭南乡村产业上演“三重奏”

2025-10-15 08:07:32  来源:群众新闻  


[摘要]截至目前,渭南市培育果品电商企业超1500家,创建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42个,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突破3万家,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生动图景正在秦东大地全面铺展...

  9月19日,在合阳县添缘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端着刚采摘的葡萄,喜笑颜开(资料照片)。 群众新闻记者 耿杨洋摄

  秋日的渭南大地上处处涌动着活力:直播间里主播热情推介应季水果,冷链车穿梭田间地头……渭南市把电商赋能、资源盘活、模式创新作为三大抓手,探索出一条“产得出、卖得好、能增收”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截至目前,渭南市培育果品电商企业超1500家,创建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42个,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突破3万家,一幅产业兴旺、农民增收的生动图景正在秦东大地全面铺展。

  电商赋能 为农产品插上“云翅膀”

  “大家看这串阳光玫瑰葡萄,颗粒饱满、香甜多汁,现摘现发。”10月9日,在陕西省农垦集团华阴农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阴农场”)的直播间,主播拿着一串葡萄对着镜头展示,手机里订单提示音响个不停。

  就在几年前,当地的农户还常常为农产品的销路发愁。如今,热闹的直播间打破了地理阻隔,让原本“养在深闺”的优质农产品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这样的转变,源于当地乡村产业与电子商务的深度融合。“我们建设专业化电商平台,主动对接线上主流销售渠道,着力打造农场直播间、培养本土主播团队。”华阴农场总经理马胜利说。为了让农产品新鲜直达消费者手中,华阴农场与冷链物流公司达成合作,构建起从采摘、打包到冷链发货的全链条保鲜体系。

  “自从开展了电商销售,畅通了冷链物流,我们的水果销量增长至以前的两倍,好果子卖上了好价格。”华阴农场职工姬鹏说。

  华阴农场的实践是渭南拓展农产品销售新业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渭南不断在“云端”发力。一方面,大力培育电商主体;另一方面,注重内生动力培养,通过壮大本地直播人才队伍,积极探索“直播+供应链支持”的有效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果品电商企业超1500家,各类微电商超1万家。不仅如此,渭南还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充分利用海外仓资源,为本地企业外贸出口赋能。

  资源盘活 唤醒“沉睡”资产

  当电商的浪潮持续涌动时,屏幕之外,昔日的“沉睡”资产如今正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支撑。

  9月10日,在华山脚下,华阴农场职工李闯正带领技术人员在新开垦的田垄边检测土壤湿度。他脚下的400多亩土地去年还是一片滩涂地。

  “以前这里汛期怕淹、旱季缺墒,大家都不敢碰。”李闯回忆说。面对难题,华阴农场组建了党员先锋队和技术攻关小组,先清淤除草、平整土地,再科学改良土壤、修建排水灌溉设施。今年秋播,这片土地已投入优质粮食作物生产。

  在渭南,一系列盘活资源的举措正落地见效。富平县庄里试验区永安村盘活废弃奶山羊养殖场等集体闲置资产,通过“点对点”精准招商引资,建设豆制品深加工工厂、柿饼加工包装车间,带动周边50多人就业增收;华州区高塘镇探索“党组织+强村公司”联建模式,在柿村闲置土地上建成高标准生态渔业养殖基地,带动周边14个村集体入股,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临渭区下邽镇投资建设农用酵素有机肥生产基地,将劣质葡萄回收利用,同时大力推广葡萄酵素、葡萄干、葡萄醋等深加工产品,不仅盘活了闲置资源,还显著提高了葡萄产业的附加值。

  从荒滩变良田,到产业链延伸助农增收,渭南市持续筑牢乡村产业发展“底盘”。截至目前,渭南市已累计创建各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42个,设施农业面积达130万亩,越来越多的村民在资源盘活与产业升级中获得了稳定收益。

  模式创新 联农带农促共富

  乡村产业的振兴,不仅需要“产得出”“卖得好”,还要惠及更多村民。其中,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是关键一环。

  合阳县添缘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葡萄产业发展中探索出“经营代卖”的模式:由其所属的华阴农场提供统一技术指导、制定品控标准,公司专注于种植环节的精细化管护,最后由华阴农场利用其自有的电商平台和线下渠道统一品牌销售。

  “这种模式既发挥了国有农场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管理方面的优势,又能充分调动家庭农场和农业公司的生产积极性,有效保障了产品品质稳定与品牌价值提升。”合阳县添缘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任华磊说。

  在此基础上,华阴农场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利用其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帮助渭南当地农户销售鲜果。

  在田间地头,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热闹场景:村民拉着满车的葡萄在临时收购点排队称重,收购商现场发货。“线上线下结合、田间地头直销”的方式,减少了中间环节,确保了水果的新鲜度,也让农民获得了更实在的收益。

  更多农业经营模式的创新正在展开。渭南市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7443家、家庭农场3571家、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超过3万家。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合作联营等方式,将农民深度嵌入现代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使农民不仅成为生产者,还成为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共享产业发展收益。(群众新闻记者 耿杨洋 通讯员 张万海)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渭南 乡村 产业 电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