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安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富硒农业促振兴 品质生活享安康”为主题的第八届富硒农业发展大会在陕西安康召开。

安康地处陕西省南端,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流经西东,天然富硒资源正是蕴藏在秦巴汉水之间的宝贵财富,是神奇的大自然赐予安康最珍贵的礼物。早在1980年,国家就宣布在安康市紫阳县发现富硒资源。1989年,紫阳富硒茶营养保健与抗癌研究通过中国营养食品所科学鉴定,成为全世界首个认定的富硒茶。数据显示,安康全域土壤硒含量以中硒和高硒为主,面积达1.926964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1.87%,土壤平均含量为0.6毫克/千克,高于全国平均值(0.22毫克/千克)近3倍,是名副其实的“天然富硒带”。近年来,安康市以培育千亿富硒产业集群为目标,2024年全市富硒产业综合产值突破560亿元,初步形成了“硒资源变硒产业”的“安康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特色之路。

会上,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原农业部总农艺师孙中华以“推动我国富硒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入分析产业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王汉中聚焦“生物合成—富硒产业新引擎”,解读前沿技术对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安康市委常委、副市长陈晖分享了“科技赋能品牌引领—陕西安康打造‘硒资源变硒产业’样板区的实践与探索”,展现安康富硒产业发展经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书记、教授尹淑涛解读“富硒农产品的价值提升与标准化”,为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路径。西安交通大学王治伦教授作了“硒与人体健康—科学证据与消费信任”专题分享,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的科学基础。
大会现场还发布“硒望之桥”2.0版本,构建“技术—认证—市场—资本”全链路赋能体系,着力推动富硒产业向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方向升级。签约仪式上,“硒望之桥”平台共建、纳米硒成果转化、富硒茶叶品牌提升、安康绞股蓝投资与渠道拓展等四大类合作项目签约,一批产学研融合、市场拓展类成果落地,为产业发展注入实质动能。

在经验交流环节,恩施州、宜春市、赣州市等全国重点富硒产区代表分享了各自在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政策保障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硒望之星·实践分享”活动中,各地企业家与安康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讲述富硒产业创业发展故事、交流发展心得,凝聚产业发展共识。大会还发布2025年度优质富硒好产品榜单,助力优质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长陈生斗在大会上表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富硒资源优势向特色产业优势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安康是全国最大的富硒地区之一。安康与恩施因硒结缘,两地产业相近、人文相亲、市场相连,双方在科技研发、品牌塑造、区域联动等方面保持着长期友好合作。安康成功走出一条‘科技引领、三产融合’的富硒产业强市之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杨盛僚表示,本次活动既是展示全国富硒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促进各硒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全国各硒区要不断加强交流合作,团结协作并进,共同推动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图 记者 张松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