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会嘉宾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 记者 王旭东 摄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千年前的丝路起点,以月光为媒传递家国思念;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今日的千年古都,以媒体为桥联结全球南方。
立冬,“全球南方媒体伙伴”机制成立大会暨第十三届全球视频媒体论坛在西安圆满落幕。近300位中外嘉宾齐聚古城,见证八项重磅合作成果发布,走访科创高地与文化地标。在“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的媒体责任”的时代强音中,西安既成为全球南方媒体合作的见证者与推动者,更借势这场国际盛会,让古都新韵通过全球镜头,传遍五洲四海。
硕果盈枝
媒体责任彰显时代担当
这是一场承载全球南方媒体期待的盛会。
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的贺信穿越山海:“‘全球南方媒体伙伴’机制,是朝着构建更加公平公正、多元包容的全球传播新格局迈出的重要一步”;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点明机制核心价值,“为全球发展开辟新路径”;乌拉圭总统奥尔西则表达“将与中国携手并肩,共同前行”的愿景;三国总统的隔空寄语,道出了全球南方国家对平等传播权利的共同追求。
大会发布的八项成果涵盖传播平台、内容创作、技术支撑、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全球南方媒体伙伴”机制正式启动,以“共建共享、互信互助、求同存异、多元合作”为宗旨,目前已吸引114个国家和地区的528家媒体机构加入,将推动发展中国家媒体开展实质性协作,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南方智慧与力量。
“全球南方是一种声音、一股力量。”莫桑比克前总理艾雷斯・阿里的话,道出了与会嘉宾的共同心声。
缘定西安
千年古都何以承载全球期待
大会为何选择西安?答案藏在这座城市的古今脉络里。
从“古丝绸之路起点”到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从“十三朝古都”到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的基因里,始终镌刻着“开放”与“融通”的密码。正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有关负责人所言:“西安的历史底蕴与发展定位,与盛会的意义、内涵和愿景高度契合。”
西安的底气,源于千年传承的开放基因。作为古代丝绸之路起点、今日“一带一路”核心枢纽,这里的城市血脉中始终流淌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从驼铃相闻到班列飞驰,从“凿空”西域到数字联通,西安已构建起“海陆空”立体开放网络,成为全球南方国家对接中国市场的天然门户。
西安的实力,在于古今交融的发展动能。作为国家科创高地和文教重镇,西安既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古城墙等3246处不可移动文物点,也有隆基绿能、比亚迪等领军企业构筑的现代产业集群;既传承着秦腔、西安鼓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孕育着AI数字人、XR电影产业等新业态。近年来,中国-中亚峰会、欧亚经济论坛等30余场重量级活动在西安举行,西安与全球41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舞台。
西安的担当,体现在全球治理的“和合”实践中。论坛上,西安分享的《古都的智慧:西安智慧城市实践与全球治理的“和合”之道》案例引发广泛关注。从历史遗产的数字活化到产业升级的智改数转,从民生服务的精准赋能到跨境通道的数字联通,西安用实践诠释着“和合”之道,为全球南方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城市治理方案。
行走西安
科创人文中的古都新脉动
11月7日,中外嘉宾开启“西安体验之旅”,循着“科创西安古都新动能”“历史人文古今之交融”“联通中亚枢纽再升级”“畅想新西安共享新机遇”的路线,亲身感受这座城市的“古今双韵”。
在隆基绿能智慧能源展览馆,印度尼西亚安塔拉通讯社总编辑伊尔凡・朱奈迪表示,全球南方国家亟须这样成熟的绿能技术平衡能源需求与环保责任。
秦创原・氢合湾智造创新产业园内,长续航氢能无人机、轻便大容量的IV型储氢瓶让孟加拉国愿景电视台数字平台高级经理里亚祖尔·阿拉姆·拉比感慨说,中国氢能产业发展值得媒体长期聚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里,两千多年前的兵马俑阵列震撼人心。泰国Khaosod新闻网编辑空蓬・塔那蓬吉拉、巴西247新闻网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莱昂纳多・阿图什大呼“刷新认知”。
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内,“累计开行突破3万列、每80分钟一趟”的数字让大家赞叹不已。爱菊集团的现代化车间与跨国合作成果同样吸睛。阿塞拜疆国家新闻社市场营销总监埃米尔・侯赛诺夫对“订单农业”模式深表认可,“这种互利共赢值得推广。”
长安云・西安城市规划馆的数字沙盘与VR漫游,让嘉宾直观感受城市未来蓝图。乌拉圭国家视听传播总署董事会成员兼数字媒体部总监阿德里安娜・阿斯蒂感慨西安“充满发展可能”。
刚果民主共和国新闻和媒体部长、政府发言人帕特里克・穆亚亚则对永宁门迎宾仪式念念不忘,盛赞西安“现代与传统融合得恰到好处”。
一路走读,古都的科创活力、历史底蕴与枢纽能量,让嘉宾们深切感受到西安的多元魅力。
声动全球
“借媒传韵”讲好西安新故事
“西安是一座新闻富矿,愿与全球媒体携手,让全球南方国家的声音传得更响、走得更远。”大会上,西安道出了这座城市借势盛会扩大国际传播的初心。
这场盛会,对西安而言是一次“长期赋能”。它像一把钥匙,为西安打开了链接“全球南方”的新大门,也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大会期间,西安报业传媒集团(西安日报社)、西安广播电视台(集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及全球南方相关媒体机构集体签约,构建起常态化合作机制。西安特别发布的AI数字人“阿俑”,以科技赋能文化传播,为共创计划注入独特的中国元素,成为国际传播的“新使者”。
西安的国际传播,始终以文化为根、以创新为翼。作为正在建设的“唐诗之都”,西安将唐诗作为与全球媒体交流的核心文化资源,推出《山河诗长安》等精品内容,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东方意境跨越国界。
大会场外,西安易俗社的秦腔脸谱、精美服饰吸引众多海外嘉宾驻足,现场演绎的唱腔身段,让“东方歌剧”的魅力直观呈现;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的I XI'AN城市形象图片资料库、全媒体外文播报矩阵,为全球南方媒体提供了丰富的传播素材,多位媒体代表表达了合作意愿。
近年来,西安已构建起“1+3+N”国际传播矩阵,“IN XI'AN”等海外社媒账号粉丝超320万,年阅读量突破千万人次。借助此次大会,西安进一步拓宽了国际传播渠道,有了更广阔的全球表达空间。
丝路潮涌
“长安”与世界共赴山海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年前王勃的诗句,道尽了中国人对天下大同的向往;今日的西安,正以媒体为纽带,让这份向往变成现实。
这场盛会,让西安与全球南方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对于西安而言,盛会的价值不仅在于当下,更在于长远的机遇与赋能。借助“全球南方媒体伙伴”机制,西安的产业优势将与南方国家的发展需求精准对接,中欧班列的连接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依托全球媒体资源,西安“唐诗之都”建设将获得更广阔的国际舞台,秦腔、古城墙等文化符号将成为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通过与南方国家媒体的人才交流、技术共创,西安的国际传播能力将持续提升,逐步成为中国向西开放的国际传播枢纽。
盛会虽已圆满落幕,但全球南方媒体的协作纽带正持续延伸,西安与世界的对话之路也将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当媒体合作的种子在这片古老土地上生根发芽,南方国家的共同声音通过西安传向世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盛会的圆满落幕,更是一个新型国际传播格局的崭新开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程中,西安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世界共赴山海!
记者闫珅 拓玲 实习生谢斯晴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