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旭佳
11月4日,我省消防宣传月活动拉开帷幕。
在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追忆西安消防百年发展史”主题活动现场,清代消防水龙静静陈列,见证了旧时消防的艰辛。不远处,智能头盔科技感十足,消防机器狗灵活穿梭,展示救援领域的前沿科技。
“以前靠鼓楼望哨、铜锣传警,视野不过数里;如今无人机破界巡航,高温、有毒环境皆能从容应对。这样的消防宣传真有意义!”92岁的王云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安古建筑消防的“守巷人”。扎根消防一线41载的他亲历了消防事业的沧桑巨变。
科技赋能护民生
活动现场,现代灭火战斗服、智能头盔格外引人注目。
“如今的战斗服能在800摄氏度高温下持续防护,内置的智能温控系统还能调节体感温度。”西安市消防救援支队讲解员李伟华说,头盔集成通信和生命体征监测功能,后台能实时掌握消防员的位置、身体状况。
当前,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在渭南、汉中、宝鸡、商洛等地,消防指战员联合社区网格员、消防志愿者,走进社区、广场、学校,将泥塑、剪纸等非遗技艺与消防知识融合,让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学习安全技能。
“今年的消防宣传月,我省开展知危险懂防范科普教育、组织一次用电用火隐患排查等活动,推动群众从‘被动知晓’转向‘主动学习’。”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张建华介绍。
全民共筑防火墙
11月6日清晨,在西安市长安区郭杜北街第二社区,网格员尤飒娜挎着工作包穿梭在街巷间。在一楼商业体前,尤飒娜发现了一根从商户大门牵出的充电线。随后,她给商铺老板介绍了不远处的集中充电站。
“以前觉得消防是消防队的事,现在才明白,守住家门口的安全,人人都是主角。”她说。冬季火灾易发多发,她巡查的脚步更勤了。
这样的“网格护安”场景,每天在西安8314个住宅小区上演。
2024年以来,西安市推行住宅小区消防安全综合治理“五项机制”,通过网格化治理、风险排查、协同整治、应急处置和群防群治五大机制,让网格员成为移动的“防火墙”。
我省还组建了2000余支“红色志愿者联盟”等消防志愿队伍,为3.62万名独居老人提供“一对一”帮扶;通过科普直播、线下培训等形式,广泛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
创新联动固防线
一组数据彰显陕西消防的硬核守护:截至10月27日,我省消防救援队伍共接报各类警情52611起,同比下降16.61%。
数字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的实战硬功。
近年来,我省推动构建现代化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常态化开展救援演练,举办“护航·2025”高层建筑灭火救援等实战演练,提高联合作战能力。
“当前,我们将全省1.2万余个政府专职消防队、企事业专职消防队、民间救援力量等统一纳入消防调度指挥体系,实现统一调派、协同作战、力量互补。”省消防救援总队副总队长王强介绍。
从日常练兵到跨区联动,从技术革新到全民守护,陕西将消防责任扛在肩上、落在实处,让安全发展的底色更浓、成色更足。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