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今年已收获208个“蓝天” 同比增加22天

2025-10-22 08:55:42  来源:西安晚报  


[摘要]VR“沉浸式”模拟执法、“智慧大脑”监控黑夜一目了然、前哨“鹰眼”战蓝天……...

  蓝天白云映衬下的古城美景 资料图片

  VR“沉浸式”模拟执法、“智慧大脑”监控黑夜一目了然、前哨“鹰眼”战蓝天……当传统环保监管遇上科技赋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西安市生态环境部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一系列科技装备和创新手段,让环境监管从“人海战术”转向“数字智治”,为西安市“蓝天保卫战”注入强劲动力。

  一连串亮眼数据也印证着“蓝天保卫战”的不息脚步。截至10月20日,今年西安市已收获208个“蓝天”,同比增加22天。

  VR赋能

  执法人员“沉浸式”进行模拟训练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生态环境执法实训系统也与时俱进,引入VR技术。这一创新的结合不仅提升了培训的效率和质量,还为执法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实操演练平台。

  日前,在位于西北政法大学的“陕西省生态环境VR实景实战实训中心”,来自西安市生态环境局的执法队员们佩戴VR设备,手持智能模拟操作手柄,全流程演练执法检查程序。这是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在执法能力建设上的一次创新探索。

  “从出示执法证件、现场勘查、证据收集、询问当事人,到制作执法文书,每个环节都可在虚拟环境中完成。”据工作人员介绍,VR模拟系统构建了覆盖废水、废气、危废、在线监控等多项执法重点的虚拟场景,高度还原各类典型企业场景,如污水处理设施、废气排放口、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等,使执法人员能够“沉浸式”模拟执法全过程。

  受训人员通过在模拟环境中训练,有效提升精准识别偷排废水、篡改监测数据、不规范贮存危险废物等违法行为的能力。系统还模拟了排污许可、环评手续、环境管理台账、在线监测数据等多平台数据的综合运用,对有效提升执法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违法线索发现能力大有裨益。

  “这也是我们首次引入VR模拟执法,不仅改变了执法方式,更锻造了环保执法人员的‘火眼金睛’,为精准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守护生态环境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我市环境执法智慧化、规范化培训进入新阶段。”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法制大队大队长吉晓鹏说。

  智慧大脑

  白天黑夜均实现500米高清放大

  “网格员你好,整改完毕后请在工地大门处挥挥手。”工作人员通过智慧大屏发现,辖区内有一处工地覆盖不完全,立即通过指挥调度平台向网格员“喊话”,督促其整改。

  这一幕是记者近日在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生态环境保护二级指挥调度平台现场采访时看到的。在这里,通过大屏幕的全景环形鹰眼,工地、道路、企业等监测点位的影像尽收眼底,实现精准调度。

  “我们对辖区工地、道路以及重点排污企业进行监控,可看到当前一小时各监测点位的排名情况,我们会对排名靠后的点位进行精准调度,做到科学治污。”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新城分局局长王建喜说,有了这个平台,就多了一双“千里眼”,让环境监管从“人海战术”转向“数字智治”。

  据了解,该平台监控达到全区域覆盖。无论白天、黑夜,均可实现500米高清放大效果,可以预设巡航点位,动态捕捉区域重点点位。实时联动、多点追踪,确保污染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处置。同时,新城区建成智慧化预警系统,整合环境空气监测站、在线监测及扫描激光雷达,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污染源动态追踪与精准溯源,快速响应污染物超标报警,为精准治污提供“靶向标”。

  “通过智慧化预警系统,实现污染源定点追踪与实时数据传输,年均处理数据超500万条。”王建喜说,新城区将持续深化平台建设,拓展“智慧大脑”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场景范围。

  前哨“鹰眼”

  无人机飞手队捍卫“蓝天”

  无人机如同延伸至污染源最前线的“哨所”,凭借其高空、广域、精准的“鹰眼”视角,实现无盲区监控、快速发现和精准锁定环境违法问题,是生态环境“无感式”执法的一把利刃。

  在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临潼分局,就有一支无人机飞手队,用科技力量捍卫蓝天白云,保障辖区生态环境安全。

  据了解,临潼区辖区面积大、河流多,过境交通路网复杂,环保隐患点较多,难免出现应备不足的局面,为破解现状,分局执法大队7月份成立无人机飞手培训班,开展技能培训,保证每个中队都有无人机飞手,以达到执法应急之需。

  “起飞!”“发现目标……拍照完毕!”“巡航完毕,返回!”在辖区一家企业内部,执法人员聚精会神地操纵无人机灵活飞行,只见无人机如灵活机动的“巡逻兵”,在既定区域空中盘旋,精准锁定设定目标,快速发现西安市临潼区绿源市政污水处理厂排污口,迅速抵近侦察,进行多角度、高清视频和照片取证,形成难以辩驳的现场证据链,很快完成“取证”任务并精准降落。

  “非现场监管”既实现“无事不扰”,也是执法方式的创新。

  大屏实时跳动着企业排污数据,手机端不时弹出提示信息……10月的一天,在西安市临潼区绿源市政污水处理厂,企业负责人轻点屏幕,完成自查反馈。这种“不碰面、全流程、智能化”的监管新模式,正悄然改变政府与企业的互动方式。

  “以前,我们需要佩戴执法记录仪、携带执法装备一家一家地去检查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现在,借助非现场监管平台,只要在屏幕上一点,我们就能迅速了解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临潼分局执法人员王竞洁介绍。

  多措并举

  打出大气污染治理“组合拳”

  当我们抬头仰望蓝天时,背后是无数环保人的默默守护。

  西安智慧环保综合指挥中心里,诸如智慧空气监测站、卫星遥感监测、大气激光雷达走航车、环保烟火监控等系统,像“毛细血管”一样,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这些科技设备和手段亦成为环保工作者的“千里眼”与“顺风耳”,为“蓝天”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西安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截至10月20日,西安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48,同比改善12.3%;优良天数达到208天,同比增加22天;PM2.5平均浓度34.6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3.5%。这些亮眼数据也印证着“蓝天保卫战”的不息脚步。

  自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以来,西安市多措并举,打出了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扎实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据悉,西安市将全面深化、持续发力推进“五个专项行动”,紧盯各专项行动阶段性目标,聚焦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精准施策,提升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的整体效能。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执法人员运用高科技设备进行执法监管的能力,有效保障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稳步提升,助力打造碧水蓝天净土家园。

  记者 高乐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蓝天 西安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