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涵博
最是书香能致远。
9月25日,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举行第三季度“书香润法启心智 学思践悟促履职”委员读书活动。作为今年第三次委员读书活动,本次活动在书目的遴选上,突出将读书主题与协商议题紧密结合,旨在以学促思、以思践履。
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刘伟介绍,本次读书活动聚焦委员会近期开展的“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筑牢社会稳定和谐基础”重点民主监督议题,选择《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这本书开展委员读书研讨活动,着力提升委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履职能力,为委员精准建言献策、更好发挥政协参政议政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适应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完备程度和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委员们围坐一堂,在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孙卫、张永乐,专职副主任刘小龙的领读声中,精研细读、深学细悟。
“这本书的一大亮点是,通过基层治理、绿色发展、全球治理等多个领域的案例,鲜活展现了我国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省政协委员、西安邮电大学理学院院长冯锋与大家分享读后感,他说,国家治理现代化并非照搬照抄的模板,而是植根本国历史文化与基本国情的动态探索过程,其核心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国一盘棋,尤其是要注重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以及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高效转化。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冯锋也在思考高校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角色。他认为,应守好立德树人主阵地,既要传授前沿科技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和系统思维,积极响应“人工智能+行动”等国家政策,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紧抓数字经济、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机遇,全力攻关核心技术,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提升国家安全治理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机遇。
省政协委员、西安睿博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鑫结合领办企业实践表示,科技赋能必须围绕“让人民生活更便捷、更安全、更公平”这个目标,平衡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聚焦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关键领域,警惕新技术带来的伦理风险,加快出台配套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则,倡导负责任的技术创新,确保科技始终朝着向上向善的方向发展。
“城市治理的根本目标是谋求善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智慧》一书中提到,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最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实施国家治理的具体单位。谋求善治,需要恰当应对多元价值问题,厘清不同阶层的不同诉求。
在省政协委员、西安高新区第一楼宇党委书记杨鹏辉看来,治理不是单向的管理,而是双向的互动。他回忆起此前在一次调研中看到的“说事堂”——这种制度打破了“干部说了算”的传统模式,转变为“群众商量办”的共治形态,无论是修建水渠等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谋划产业发展等乡村规划事宜,村民们都会聚集在说事堂共同商议、一起定夺。
“政协委员在调研中,不能仅停留在看材料、听汇报,而应主动蹲下去倾听群众的土话,深入摸清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提交的每一件提案、反映的每一条社情民意,都能带着生活的‘烟火气’与基层的‘泥土味’,真正贴合群众需求。”杨鹏辉表示,在调研过程中,还应同步开展政策进乡村、进企业等活动,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解读政策,把每一位政协委员变成乡村和企业的连心站。
省政协委员、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拜根兴表示,以人民为中心是城市治理关键,需借鉴古今城市治理经验。例如,隋唐时期长安城实行坊门限时关闭制度,虽曾起到一定管理作用,却限制了城市活力与民众生活便利性,存在明显弊端;而宋代打破这一限制,极大地释放了城市发展潜能,为后世留下了有益借鉴。因此,现代城市治理更应坚持因时而变、顺势而为,在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始终将关怀民众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完善法治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让城市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民众。
在氤氲的书香中,委员们对“健全和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筑牢社会稳定和谐基础”重点民主监督议题的认知更加深刻。据悉,下一阶段,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还将在省内开展民主监督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增进团结、凝心聚力,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