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凉意渐浓,谷穗低垂
秋高气爽,云淡风轻
今日,秋分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也是天气由热转凉的分水岭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
“分者平也,
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这一天
白昼与黑夜均分时间
暖阳与凉风共享寒暑
黄叶与蓝天平分秋色
一候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
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
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
雷声也就渐渐消失了
二候蛰虫坯户
秋分之后,天气变冷
一些蛰居的虫子开始藏入洞穴
并用细土封堵洞口
开始为蛰伏地下过冬做准备了
三候水始涸
秋分之后,雨水减少
气候干燥,水分蒸发快
河流湖泊等地面水量变少
一些低洼沼泽及溪流会逐渐干涸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秋分这天还是
“中国农民丰收节”
菊花、稻穗黄得饱满、灿烂
辣椒、柿子红得热烈、奔放
共同织就出
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秋收、秋耕、秋种
“三秋”大忙正当时
既要抢收秋收作物
还要播种越冬作物
为来年丰产奠定基础
此时的许多习俗
也和丰收、农耕相关
古人立社,举行祭祀
民间认为春季农事即将开始
需要用祭祀来祈祷农事顺利
而秋季耕作结束
便应举行祭祀以表达感恩之情
立春时鞭春牛,是劝耕之举
到了秋分时节
人们会用黄纸或红纸
印上节气农事以及农夫耕田图样
制成“秋牛图”,送给各家各户
送图的人往往是
民间最能说会唱之人
他们在“送秋牛”的过程中
会说秋耕事项以及各种吉祥话儿
这种习俗也被称为“说秋”
说得好的人被称为“秋官”
在我国岭南地区
有秋分吃秋菜的习俗
“秋菜”其实是一种野苋菜
民间称之为“秋碧蒿”
秋分采来新鲜嫩绿的秋菜
与鱼片一同煮成鲜美的“秋汤”
俗语说:
“秋汤灌脏,洗涤肝肠。
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秋分时节
很多地区有煮汤圆吃的习俗
这一天
农民都放下手中的农活
在家里做汤圆吃
除了自己食用外
还要把十多个不用包心的汤圆煮好
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
这就是“粘雀子嘴”
以免麻雀等破坏庄稼
秋阳在空气中跃动
光影在天地间荡漾
田野里的麦穗压弯了杆子
丰收延绵四野
田间传来的阵阵笑声
是秋日最美的诗篇
街上飘来瓜果的香气
是秋日独有的芬芳
人间岁晚,流年匆匆
金秋,真的来了
阳光、温度、秋风
一切都不疾不徐的
有一种恰到好处的温柔
多出门走走吧
分一半柔情与多彩
为生活添上明媚的颜色
去从日常里抽身
看天色和云影,观秋水和草木
赏日落山谷,听风吹麦浪
心间无事,生活如诗
这个金秋
愿所有期盼终结硕果
也愿你能在丰收的喜悦中
点燃对生活的热情
汲取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负秋光,不负自己
(文字综合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