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省政府关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
报告显示,近年来,我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实施集体经济“清零消薄”“消薄培强”行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快速发展。全省通过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登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1万个,其中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8万个,基本实现涉集体经济行政村(社区)全覆盖。集体资产管理更加有序,定期清查集体家底,集体资产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陕西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和经营性财产参股等发展路径,初步形成以“独立经营、联合经营、混合经营”等方式为主体,以现代农业、三产融合、资源开发、资产运营、服务创收等业态为支撑的发展路径。汉中支持村集体发展民宿旅游,实现以产兴“业”;安康支持村集体建设社区工厂;渭南支持村集体投资农业设施、加工企业等,推动因地置“业”;宝鸡支持村集体盘活资源,发展粮食生产托管。目前,全省5943个村通过居间服务壮大集体经济,持续释放发展新动能。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集体强、农民富的重要途径。”现场聆听报告后,省人大代表、洛南县麻坪镇云蒙山村党支部书记汪春堂说,“如今,我们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0余万元,形成了包括地栽黑木耳、豆角、大樱桃等在内的集体产业集群。我要深入学习报告中提到的发展经验,带领村民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做强村集体经济,让绿水青山变成富民强村的‘靠山’。”
(记者 王姿颐)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