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与民意】运用地铁消防管道 提升城市排涝韧性

2025-08-19 08:00:36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近年来,西安市极端强降雨频现,尽管“海绵城市”及城市雨水管网改造有所成效,但高频次、极端性降雨使传统排水系统压力倍增...

  民盟陕西省委会

  近年来,西安市极端强降雨频现,2025年仅中心城区道路、立交桥等易涝点、积水点数量就增至35处。尽管“海绵城市”及城市雨水管网改造有所成效,但高频次、极端性降雨使传统排水系统压力倍增。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一是排水管网设计标准偏低。目前西安城区的管网设计只能应对小到中雨强度的降雨,暴雨时易超负荷,管网升级难度大、周期长。二是“海绵城市”绿色渗水设施有限。根据目前国家气象观测站发布的西安最大雨强,仅1.3小时降雨量就会超过目前西安采用的内涝防治标准,单靠绿地渗水难以应对暴雨期涝情。三是地下空间复杂、改造难度大。老城区地下设施密集,实施大规模排水系统改造面临技术和成本双重难题,局部改造经常受到管线、古迹等制约,升级进度缓慢。

  为此建议:

  一、发挥地铁消防管道“平急两用”潜力,缓解极端内涝。西安279公里地铁区间配套的接入给水上、下行消防引水管,管径普遍为150mm,满管流条件下,以2.5m/s设计流速过水,每小时排放流量可达159.3立方米,可通过增设三通雨水井,将地铁消防管道与现有雨水管道、再生水管网有效连通,形成城市径流快速排放新路径。结合湿地公园等蓄水池,引导暴雨径流先行调蓄后快速外排,提升城区整体排水韧性。

  二、创新“低开挖、高利用”技术路径,实现高效快排。在“低开挖”前提下,利用地铁消防管网和城市既有河道,实现暴雨期间洪水快速分流、错峰入河。借鉴马来西亚“聪明隧道”等排水工程先进经验,分区、分流动态调度,推进易涝片区地铁管—雨水管—河道协同工作,实现老城区、重点枢纽的内涝快速疏解,发挥地铁消防管“平急两用”功能。

  三、完善管网改造规划,提升城市防涝韧性。统筹雨水管网、消防管网与城市水体体系整体规划,推进三网联动升级。优先开展老城区和地铁沿线易涝点的技术改造,推广智能调度和监测平台,提高内涝预测和应急反应水平,实现城市排涝能力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预防”“智能调度”转变。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城市 排涝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