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日前,全省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现场会在西安召开。会上,5个市县政协和3个委员工作室负责人作交流发言,充分展示了我省委员工作室建设的良好成效。陕西政协公众号将陆续刊登交流发言,宣传我省各市县政协在委员工作室创建运行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政协未央区委员会
搭建履职新平台
为民服务谋实效
未央区政协副主席 李淑萍
近年来,未央区政协按照“把协商民主落实到基层、兑现给百姓”的思路,出台了《未央区政协委员工作室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创新提出了委员工作室“四新”定位和“六有、六上墙”标准。在区委的大力支持和区政协的精心指导下,全区共创建13家标准统一的委员工作室。通过集体学习、视察调研、为民服务等多种形式,真正把“民有所呼我有所议、民有所盼我有所为”落到实处。今年7月,我区徐家湾委员工作室荣获人民政协报首届“杰出委员工作室”称号,先进做法在全国政协系统推广交流。
一、凝聚共识新纽带——家门口的社情民意“直通车”
委员工作室注重发挥党派团体的人才优势,积极主动做好政策宣传、释疑解惑、协调关系等工作。为扎实推进“双走进”活动,自2020年起,每年9月21日开展“委员活动日”活动,通过观摩交流会、委员接待日等形式,健全完善了委员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和方式。坚持开展“感知冷暖、贴心关怀”社区倾听服务活动和支持小微企业人才服务后援团活动,累计在20个社区、18家企业开展服务活动38次,政协委员、居民群众、企业代表参与人数达1200多人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480多件,其中1/3通过政协渠道予以反馈、解决,受到了群众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学习交流新载体——跟党走的宣传思想“带头人”
委员工作室每年初制定年度学习计划,组织全体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和省市区委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委员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委员工作室认真组织学习党史、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集体学习50余次。区政协党组成员深入委员工作室开展党史宣讲,面对面与委员交流,进一步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今年6月,我区作为全国唯一区级政协代表,出席了全国政协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所报送材料《开通“民意直通车”,开创思想政治引领的新境界》在大会刊发交流。
三、履职尽责新平台——高站位的党委政府“好帮手”
委员工作室充分发挥一线动员能力,积极助推重点工作落实。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动员广大政协委员参与社区值守,奉献爱心,捐赠防疫物资,累计捐款达100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守护了群众生命安全。在决战脱贫攻坚中,委员工作室主动与对口帮扶的蓝田县贫困群众“结对子”,在健康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等领域办成惠民实事120余件,为蓝田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了一份力量。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委员工作室实行“8+2”大走访,在8小时工作之余,安排2小时讲政策、送服务,听民声、解民忧,为全区重点工作任务完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建言资政新途径——接地气的协商议事“联络站”
委员工作室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有计划地组织委员开展视察调研。“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组织委员聚焦未央“五大片区”发展规划,深入团结村、未央湖、汉长安城等重点片区实地考察,提出40余条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基层卫生建设薄弱问题,提出了“预防为核、社区当先、重心下沉、分级诊疗、加强保障”的破题之策,形成系列调研报告19篇,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三年行动”提供了支撑。在迎“十四运”中,对未央路、凤城八路、红旗东路等17条重点道路整治提升情况进行专项视察,提出要提高规划意识、紧盯时间节点、对标一流标准等建议,为我区城市面貌大幅提升贡献了力量。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虽然我区在委员工作室创建中探索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省政协的高标准仍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四新”定位,不断提高委员工作室协商议政、为民履职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将委员工作室打造成为新时代基层政协凝心聚力新平台。
(摄影:各界导报记者 杜静波)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