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1日,永辉超市西安中贸广场店顺利完成了自主调改,作为永辉全国首家自主调改店,其以学习胖东来为契机,对商品结构、品质、价格、卖场布局动线、环境、服务及员工待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革新。
一年过去,这场以“真诚、品质、幸福”为核心的改造,究竟带来了哪些超越数字的、可感可触的变化?它又为顾客、员工、社区,乃至正处转型焦虑中的实体零售业,注入了怎样的新价值?
员工更满意 服务更主动 顾客体验更优
8月28日上午,张丁宁穿梭在生鲜区的货架之间,不时弯腰检查蔬菜的保鲜程度。作为永辉陕西大区的调改负责人,他仍清晰记得一年前的试营业首日,人潮汹涌,团队手忙脚乱,最后不得不提前闭店。
“那时候是真的怕,怕服务跟不上,怕辜负了顾客的期待。”如今站在同样的场地,他的脚步从容了许多。“现在我们有底气了,这种底气来自我们一年的磨合和成长。”
张丁宁说他的底气来自三个“确定性”:通过近一年的客流数据分析,团队识别出早市生鲜、午间简餐、晚间休闲购物三个高峰时段,并针对性配置临时补位岗。超市每周都会收集“顾客表扬案例”,比如有熟食区员工听到顾客买酱鸭时询问“老人能不能吃”,便主动推荐“微辣款”并贴心建议“加热后吃更软”。这类案例会在员工大会上分享,让更多人明白:专业细节真正打动人心。此外,门店还设置了“月度金点子奖”,鼓励员工提出服务优化建议,激发大家主动钻研如何把服务做细。
这种从“被动回应”到“主动服务”的转变,并非来自培训手册,而是员工真正把超市当作“家”的结果,超市酒水饮料区员工田丰对此深有体会。
超市员工田丰说,调改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更多了,环境更好了,大家的工资跟着涨了,最重要的是有了10天年假。
从日均20万元到持续高位的“逆袭”
公开报道显示:永辉超市中贸店试营业首日,销售额便突破160万元;开业前10天,日均业绩稳在158万元,达调改前的7.9倍,日均客流是调改前的4.3倍。而这成倍数增长销售额里,有30%是像大学生小赵这样“每周必来”的新客;客流增长的背后是老人“每天来逛”、妈妈“顺路就买”的习惯养成,成绩单扎实可见。
逆袭并非偶然,答案藏在细节之中:商品优化方面,永辉超市淘汰超半数商品、新增5278个聚焦品质与差异化的商品,商品结构与胖东来重合度近80%;强制动线被取消,货架高度统一下调至1.6米,视野通透、行走自由。
一系列的便民服务矩阵悄然成型:从舒适的休息区、宠物临时托管区,到食品现制加工;从老年人所需的放大镜、湿手器,到水果区的甜度提示、生鲜区的隔离袋——无声处皆用心。
在同步开启的周年庆活动中,门店围绕“好品质·好放心·好体验”为广大顾客准备了众多“优质平价”的精选好物,同时还特别组织了“一周年美食品鉴会”回馈广大顾客,烟火气浓郁的卖场、试吃到饱的畅快、“新鲜不隔夜”的品质保障——“新永辉”正以全新的面貌,让消费者真切感受到什么才是回归零售本质。
中贸样本的“可复制性”与西长安街的“新考题”
中贸店作为“首店”和“试验田”,用一年的时间积累了经验, 值此周年庆之际,永辉在西安的第13家调改店——长安区首店、西长安街店将于8月30日开业,标志着“中贸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与本地化探索。
新店坐落长安区成熟社区与高校圈,客群呈现年轻化、家庭化、学术化并存的新特征。从“全国首家”到“区域规模化”,永辉西安调改正步入精细化运营深水区。
中贸广场店调改成功的案例,不仅是一家门店的重生,更印证了在电商冲击下,实体零售通过回归商业本质——“好品质·好价格·好口碑”,依然能焕发强劲生命力,成为温暖城市生活的“社区灯塔”。而西长安街店的开业,正是这份“西安样本”生命力的延续与拓展。它的答卷,值得期待。(杨世恩)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