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牛还牛”守住“钱袋子” “以养哺农” 端稳“铁饭碗 ”——记定边县政协委员蒋登科

2024-04-09 10:21:30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 有一群从澳洲、欧洲远程而来的“客人”,在陕西省定边县砖井镇天水村安家落户、栖息繁衍,孕育出了一批具有三边独特边塞基因的牛犊,在牛舍里悠闲地吃着饲草,唱着“哞哞歌”。在不远处有一个人看着它们的身躯,听着他们的歌声,笑容满面,即使脚踩牛粪也藏不住他内心的喜悦,他就是定边县政协委员蒋登科。...

  有一群从澳洲、欧洲远程而来的“客人”,在陕西省定边县砖井镇天水村安家落户、栖息繁衍,孕育出了一批具有三边独特边塞基因的牛犊,在牛舍里悠闲地吃着饲草,唱着“哞哞歌”。在不远处有一个人看着它们的身躯,听着他们的歌声,笑容满面,即使脚踩牛粪也藏不住他内心的喜悦,他就是定边县政协委员蒋登科。

  定边县是游牧文化、草原文化、边塞文化、农耕文化的集合点,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

  “如何才能让父老乡亲们过上幸福生活呢?我左思右想,想尽办法,我还是想通过发展规模性产业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蒋登科看到乡亲们依然靠种地生计,深知给他们四五千块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变“输血”为“造血”。怀揣着对养育他的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帮助他的父老乡亲的感恩,2014年,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加上部分银行贷款,携妻子一同创办了养殖场——定边县甜水艳兴肉牛养种植公司,开启了“与牛相伴”的生活。

  “要想牛适应这片土地,首先得培育合适的品种。所以我们要从育种做起,从源头把好质量关”。为了寻找适合这片土地的牛种,蒋登科先后从澳洲、欧洲引进牛种,历时6年,与本土优质秦川黄牛经过三代杂交培育,形成了具有三边独特边塞基因的优良品种。

  随着几年的坚持,体型大、肉量多、肉质好、生长快成为“三边牛”的特点,农户们动了心,但还在没有钱、投入大、风险大、不敢冒险的思想斗争中徘徊。为此,蒋登科多次请教,到处学习,最终确定了“公司+农场基地+专业合作社+养殖农户”的方式,与农户签订养殖合同,为周边困难群众免费发放优质母牛。实行统一赊购母牛、统一配种培育、统一养殖标准、统一防疫治疗、统一回收牛犊的“五统一”管理经营模式,为养殖户解决后顾之忧。

  “靠着养牛,家里的收入不再是靠天吃饭,单单依靠种地生活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村民们经常这样说。牛场的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发放1000多头牛,已为100多户农户实现了每头牛5000余元纯利润和年收入增加2万余元,规模大的甚至达到每年纯利润20万元,也带动了一些农户从贫困户走向养殖户,更有养殖规模大的农户踏入了“百万富翁”的行列。

  “种养结合,以养殖业反哺农业是致富的根本出路。”

  蒋登科认为,“以地养畜,以畜促农”的种养模式,不仅可以守住“钱袋子”还可以端稳“铁饭碗”。他秉承绿色、环保、天然、营养、无公害的理念,大力发展种草,带领大家建设了800亩苜蓿草料基地,1000亩玉米草料基地,140亩大豆草料基地,现已形成畜牧养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粪污还田的种养互动互促的畜牧业生态链条,以粪污还田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产品的品质,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肉牛存栏1600余头,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江浙等地,每年销售额可达1000余万元。在蒋登科看来,饱食暖衣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提升肉牛产业附加值?如何打开肉牛产业发展新格局?如何让肉牛养殖成为群众增收的强引擎,从而助推乡村振兴?这成了蒋登科目前心里的头等大事。(记者 许鹏 通讯员 王国丽)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定边县政协 澳洲 养殖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