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造大山深处的酒香味儿和人情味儿——记富县政协驻村第一书记缑雪峰

2020-12-28 19:51:47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几年前,这个天气村子就没办法进出了。”走在富县直罗镇姜家川村,村民酿的酒香味儿四溢。雪后的姜家川村,到处还有村民收割玉米的景象。...

  □记者 陈雪 文/图

  “几年前,这个天气村子就没办法进出了。”走在富县直罗镇姜家川村,村民酿的酒香味儿四溢。雪后的姜家川村,到处还有村民收割玉米的景象。

  秋收之后,姜家川村的村民也没闲下来,都在家里酿酒。驻村第一书记缑雪峰经常帮忙给亲戚朋友卖一些,被打趣道:“在姜家川待了几年,车上飘的都是大曲味!”

  缑雪峰在看唐玉成家的贫困户星级牌。记者 陈雪 摄

  姜家川村地广人稀,玉米产量大,几乎每家都掌握传统酿酒技术。到了冬天,满村的酒香味,让“姜家川大曲”成为姜家川村最有分量的一张名片。周边和县城的人,或驱车前往、或托人购买,都爱姜家川的几年窖藏。因此,烧酒也成为姜家川的一个产业。但烧酒属于家庭作坊生产,大曲的浓郁醇香局限于口口相传。

  缑雪峰得为销路想办法。在富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他和驻村工作队精心设计了包装,并组织政协委员来村举办了烧酒推介会。“那天,我们卖了500多斤。”推介会让更多的人认可了大曲烧酒。每逢过节,越来越多的人托缑雪峰买酒。

  村民陈帮云酿酒已经好些年。如今,他修建了10来间房子,专门供村民们前来酿酒。“粉碎、配料、蒸粮、发酵……这些工序我们都能提供。”厂房的建成,使村民们酿酒就更方便了。

  姜家川村有耕地面积4300余亩,其中种植玉米3900亩。建档立卡户陶奎就是靠种玉米,让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陶奎原来在外打工,只能租房子住。2014年,他回家开始种植玉米,从20亩到110亩,政协给协调了不少产业资金,他的收入越来越可观。

  走进陶奎家的房子,铺着的地板干净、明亮。“这是我家的搬迁房,当时政府给补贴了9万元。”住着4间新房子,院子里停着新车,陶奎说:“我们家的光景全靠政协。”陶奎的儿子患有残疾,有一次儿子半夜发高烧,急得陶奎夫妇没办法,只好给帮扶责任人、富县政协主席苏合玲打电话,苏合玲主席立即联系医院和医生,安排好住院。看着孩子顺利入住后,苏合玲又从自己身上掏出1000元递给陶奎,并联系县残联有关人员为他送来了1000元慰问金,确保孩子能顺利看病。

  随着玉米种植规模增大,陶奎也可以带动其他村民。今年,他雇村民掰玉米,发出去1万多元工资。

  村民唐玉成家里,挂着的“姜家川村贫困户星级牌”格外醒目。这是驻村工作队从2018年起的创新做法,唐玉成家在遵纪守法、产业致富、卫生模范、社会公德、邻里和谐方面已经得到17颗星,去“爱心超市”里兑换了米面油吃。唐玉成种有30亩玉米,以前,家里用电困难,农用机也无法使用。驻村工作队向供电部门协调安装了变压器,唐玉成再也不用担心突然停电了。

  “他们还给我儿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唐玉成被富县政协聘用了一年政协公益性专岗,儿子又被安排到村里当保洁员,解决了眼前的就业问题。

  姜家川村地处大山腹地,仅有一条柏油路通往村外。住户分散,从进村第一家到最后一家就得走25里路。村里没有路灯,缑雪峰在夜间走访入户时,路上黑漆漆一片。为此,驻村工作队赶紧争取项目,为村里安装了16盏路灯。

  姜家川村支书曾繁富说的“出不了门儿”,是村子原来都是土路的事儿。在富县政协的积极协调下,村里硬化了4公里路、4.5公里巷道,巷道硬化率达到了100%以上。富县政协还自筹资金,对进村10公里道路进行了维修。哪怕是雪天,村民卖玉米也不用发愁。

  玉米是姜家川的主导产业。为了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驻村工作队协调扶贫局,为姜家川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入资金28万元,购买了旋耕机、拖拉机、饲草加工机等农具。目前,驻村工作队正在制定相应的使用办法。

  “过去是烂泥湾,如今是小江南”,见证着姜家川村的变化,看着村里的电压足了,水压稳了,水泥路通了,村民笑了,缑雪峰也喜上眉梢。对于他而言,这是他的第二家乡,这里有他的亲人。

编辑: 意杨

相关热词: 缑雪峰 姜家川村 酿酒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