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亮:产业基金助推高质量发展 齐心协力实现多方共赢

2020-12-23 09:31:34  来源:  


[摘要]  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席,海升集团董事长高亮发言,他介绍:
  海升集团从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的生产商和出口商。2010-2011年,我们经过对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反复考察,决定把企业发展战略转型至产业上游的苹果种植领域,在全国首家从欧美引入了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并规模化发展。目前已在全国布局了现代化苹果示范基地46个,总面积达到11.5万亩。海升人作为苹果全产业链发展的实践者,不断地在思考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高...

记者 杜静波 摄

  12月23日上午,陕西省政协围绕“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议题,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

  省政协常委,省工商联副主席,海升集团董事长高亮发言,他介绍:

  海升集团从1996年成立以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浓缩苹果汁的生产商和出口商。2010-2011年,我们经过对世界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反复考察,决定把企业发展战略转型至产业上游的苹果种植领域,在全国首家从欧美引入了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并规模化发展。目前已在全国布局了现代化苹果示范基地46个,总面积达到11.5万亩。海升人作为苹果全产业链发展的实践者,不断地在思考陕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和高质量发展问题。下面,我想重点谈两个方面。

  第一,生产种植方面

  首先在产区布局方面,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苹果产区布局呈现西进北上趋势,关中产区越来越没有优势。为此,一方面我们将产区布局北延到延安北部、榆林南部优生区发展,另一方面,要找到适合关中产区的优势品种。陕西省从2004年到现在审定和引进的品种超过二十多个,但在新品种的产区适应性、规模化推广和市场认可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次在规模化、标准化建园方面,陕西大面积果园仍是乔化或者半矮化栽培模式,建设标准不高,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单位面积产量、质量不高,劳动力成本日益增长,果农收益日益下降,果园的更新换代势在必行。

  第三在生产技术方面,科学的水肥、植保、负载量、采收采后管理方面,研究的深度、广度、推广应用力度仍待加强。建议涉农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尽快解决我省果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

  此外,冰雹、霜冻、大风等自然灾害近年来频发,尤其是优生产区,更容易受到极端灾害影响。要想保质保量,必须加大对防雹网、防霜冻风机、防风林等防灾减灾设施的投入力度,减少损失。

  第二,果品流通方面

  流通环节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商品化程度低,绝大多数生产者仍旧是混等包园形式在售卖,这种流通方式大大降低了商品价值,更无品牌影响力可言。国内市场不缺低端大宗水果,甚至过剩,而是缺少高端大宗水果。要体现产品的高端价值,必须实现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必须加大采后分选、贮藏、加工等设施以及配套的冷链物流运输和品牌建设的投入力度。

  以上这些问题的共同原因,就是配套基础设施严重缺乏,更深层次原因是农业金融政策与果业发展要求不匹配。现代农业是资本、技术、管理、品牌密集型产业,要使苹果产业从产量、质量、成本、价格、收益各个层面整体提升,必须要加大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投入。由于每一项投入的资金量都很大,加之周期较长、较慢,企业投资都有很大的压力,更何况农户。只有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农业金融政策的引导和银行资本的资金支持下,才有可能解决上述问题,实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他建议:

  一是由省政府主导,成立“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大约100亿元。基金可以分阶段、分板块或分区域逐步投入,从最薄弱的板块先投入,从最影响产量质量的板块先投入,从科研、示范、到推广的机构都应得到基金扶持,从根本上解决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二是建议政府和农发行开发一款专门针对苹果产业发展的贷款产品,体量也是100亿元,贷款的期限最好是10-15年,利率最好比一般利率低2%以上,期限和利率可以依据贷款主体的资质,分梯度设定。对于大型企业的大额贷款,政府也可以协调一些项目资金进行贴息。申请苹果产业发展的贷款审批,可以走绿色通道,提高资金专项使用的效率。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高亮 海升集团 产业基金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