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李荣)近日,一场因赡养矛盾引发的家庭纠纷在西安市马厂子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圆满解决。独居十余年的八旬老人曹爷爷在社区帮助下决定迁居陕西宝鸡与女儿团聚,并依法完成遗嘱公证。这场历时数月的调解,既是社区践行“为民服务”初心的缩影,更展现了基层治理中“法理情”相融的智慧。
年过八旬的曹爷爷独自居住在马厂子社区24号院已十余年,其子虽同城而居却鲜少探望,女儿则远在宝鸡生活。自2015年老人独居以来,社区便将其纳入重点关怀名单,多年来持续开展帮扶,定期上门探访、节日慰问、代购生活物资等,渐渐地,老人也将社区当成最坚实的依靠,时常到社区唠唠嗑,与社区工作人员说说心里话。
2024年11月,马厂子社区副书记张玥作为24号院的网格员,在上门探访中了解到老人与儿子发生矛盾,儿子彻底切断联系,老人情绪激动,心情低落。面对年迈无措的老人,张玥就不断安抚老人情绪,并与老人女儿取得联系,让女儿通过视频抚慰老人,在社区的建议下,女儿也表示近期会来探望老人。与此同时,社区多次联系老人儿子,但对方态度坚决,始终不予回应。老人女儿表示弟弟已在电话中明确表示不愿接受任何调解,坚决断绝父子关系,拒绝赡养老人。
在长达三个月的调解过程中,马厂子社区持续深化服务,联系了社区律师上门,为曹爷爷详细讲解《民法典》继承、赡养条款,逐条分析遗嘱公证流程;社区工作人员与老人女儿3次面对面沟通,在了解女儿愿意将老人接到身边养老后,详细沟通了老人异地赡养细节;邀请心理咨询师介入,帮助老人缓解被弃养的心理创伤,逐步重建生活信心。由社会工作人员陪同曹爷爷和其女儿前往公证处完成遗嘱公证,并与老人和女儿约定保持联系,社区也将定期回访老人的生活状况。
近年来,马厂子社区持续深化“法律进社区”服务,定期开展普法讲座,通过设立调解室、引进“枫桥经验”,启动“调解+法律”联动机制,化解了多起家庭矛盾,成为居民信赖的“贴心人”。下一步,马厂子社区将继续以法为盾、以情为媒,织密基层和谐网,托起百姓幸福家。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