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耕地安全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保粮食安全必须保耕地安全。”“要将土地整治与低效用地整治、农业农村发展等工作有机结合。”在洋县谢村镇工业园区土地整治综合示范项目点,参加视察的洋县政协委员们就如何保护耕地纷纷提出建议。
近日,洋县政协副主席杨云芳带领部分委员和涉农部门负责人,围绕耕地保护工作这个“国之大者”,不避烈日酷暑,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视察调研,了解全县耕地保护的实际情况。
洋县是农业大县,更是西北地区有机产业第一县,也是国家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如何守好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出更多更优的农副产品?如何用足用好耕地、立足洋县独有的资源禀赋,让优质有机产品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今年,县政协将“耕地保护助力有机产业”作为视察调研的重点课题之一。
调研组一行来到谢村镇、龙亭镇、黄安镇、槐树关镇等多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点、耕地恢复项目点现场,只见稻田里,鱼儿戏水,蛙鸣声声,绿油油的秧苗在微风吹拂下碧波翻滚,朱鹮在田间踯躅觅食;远处山坡上,玉米、红薯、黄豆、芝麻等夏季作物郁郁葱葱,目之所及,一片绿海,万物欣欣向荣。
“前年,我们将淤积山沟和弃耕土地恢复成综合种养基地,全部用于发展稻鱼共生,产品十分抢手,效益十分显著。”在黄安镇程河村,村党支部书记向调研组介绍时充满了喜悦之情。
委员们一致建议:要强化耕地日常监管,严禁土地撂荒、抛荒、改变用途,像爱护身体一样,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
实地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就耕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组织召开座谈会,与会人员分别结合对耕地保护实地视察了解的情况及各自工作,就全县耕地保护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
政协委员陈宝雄就耕地“占补平衡”谈了自己观点:“耕地‘占补平衡’不仅要实现数量上的平衡,更要保证质量上的飞跃,确保土地能够产出效益,部分新增耕地要适当进行补贴,激励农户耕种,调动群众种粮积极性,让群众有甜头、有奔头。”
“要加快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将洋县名优有机标识产品一体化项目融合推进,释放出更多耕地指标。耕地指标出让资金要按一定比例反哺于耕地保护项目建设,形成良性滚动发展。”县政协委员、县国有粮食大库主任高伟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延长有机产业上下游产业链覆盖面方面提出了建议。
黄志荣委员建议,要统筹实施耕地保护项目建设规划,着力改善偏远丘陵山区土地耕作条件,鼓励产业带头人流转高龄人口或外出务工农民土地,实行以奖代补机制和定向收购政策,鼓励粮食种植大户增加农业投入,大面积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耕地保护工作事关子孙后代的吃饭问题。要抢抓国家利好政策机遇,加快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县级涉农部门应当整合部分职能,积极协调银行对涉农小额融资贷款项目,切实解决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补助资金落实问题。”陆小成委员如是说。
调研组在吸收、借鉴委员意见的基础上建议,要充分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采取“长牙齿”的过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出实招确保耕地保护工作取得实效。要抢抓机遇,找准耕地“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等项目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径,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机遇。要运用好法律武器,严厉打击破坏耕地、非法占用耕地的违法犯罪行为,实现耕地保护质和量双提升,稳步做大粮食基本盘。
调研组最后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耕地保护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上。防止耕地“非粮化”,事关耕地保护红线,事关粮食安全底线,是必须确保完成的政治任务。以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要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将耕地保护这一“国之大者”放在心上。要营造人人尽责、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把保护耕地写入村规民约,采用会议传达、发放资料、入户宣讲、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强化农民群众保护耕地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意识。要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将耕地保护这一“国之大者”进行到底。要结合镇村实际,积极探索“田长制”模式,将耕地保护触角延伸到终端,形成“全覆盖、无死角”的耕地保护格局,切实把耕地资源保护好、利用好。(记者 谢昊天 通讯员 靳深 祝如新)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