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商洛在战国时属商鞅封地,和毗邻的於地,统称为"商於"。商洛始名于汉朝,汉代指上雒(县)和商(县)的地域合称,具有城市建制史达2000余年,商洛境内古镇及古村落资源丰富,有唐代云盖寺镇、宋代棣花古镇、元代的鞑子梁村、清代为主体的漫川古镇。如何保护和继承发扬古村落,让"老古董"实现"活态再生"为商洛增添"新活力",一直是商洛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
市政协委员、丹凤县政协主席王舒对于古村落保护并开发有着自己的系统性对策。他经过广泛调研后,他讲到"近年来,商洛市古村落保护工作成效明显,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保护格局初步形成。但是也存在着保留不完整、保护不到位、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古村落既是历史给予商洛的财富,也是历史给予商洛的机遇。面对机遇我们要敢于抓住,勇于践行。要把古村落的发展问题解决好,把历史机遇最大化。"王舒说,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保护利用机构,建立修复历史建筑的研究机构和工匠队伍。制定点装保护细则,对古村落历史环境和风貌针对性保护。
"依法管理是关键,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古村落保护地方性法规,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和依法管理。"王舒建议,构建古村落保护部门协调机制,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确保古村落保护不挂"空挡",向群众宣传地方法规和法制的管理细则,让群众也主动参与到依法保护工作中,肩负起共同开发和保护的责任与义务。
"资金投入足够,才能让开发古村落实现科学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政府适度安排古村落保护经费预算,实施保护性开发利用。按照"谁受益,谁开发"的原则,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古村落保护工作,借助"互联网+"等新手段,吸引有志之士入驻古村落。
"保护古村落,要保障好原住民的权利,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让原住民享受到保护开发的红利。"村民是保护工作的主力军,要充分尊重村民的愿望和诉求,让村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话语权,保障村民现代化的生活需求和权益,打造有老屋、有古树……有故事的"活态乡居"。
"文旅融合是未来,要借助乡村振兴的东风,凭借'中国康养之都'的品牌,把古村落发展成商洛康养旅游的名片。"统筹挖掘古村落历史价值,借助文化旅游互融共生,打造特色古村落文旅品牌。分村施策,已开发的古村落,要丰富内涵活跃业态。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的,要发挥后发优势,创新保护模式,激发古村落新活力。对保存不够完整的,要在"点状"保护、保持原真的基础上,搜集资源,在保护中发展,在保护中继承发扬。让各种古村落成为有生命力、有希望、有活力的"活历史"。(记者 王斌 通讯员 戴寒兴)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