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国之大者” 谋划“百年大计”——商洛市政协委员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

2023-03-02 16:48:13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教育是最值得投资的“国之大者”,是谋未来,谋后辈的“百年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是最值得投资的“国之大者”,是谋未来,谋后辈的“百年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如何加快推进商洛各个层面各个阶段的教育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任务?商洛市政协委员围绕科技教育融合发展、城乡教育协同发展、提升农村教育质量、西商教育合作等方面,为商洛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

  新科技助力教育资源协调发展

  “科技可以让教育更加公平!”市政协委员董嘉宁说,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就明确指出了,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随后教育部又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了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 。

  董嘉宁建议,在全市中小学遴选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学校,开展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改革实践,通过人工智能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形成商洛人工智能育人环境,全面推进商洛打造全省“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市”的核心目标。还要普及人工智能教育,让商洛市抢占数字化校园的先机,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的智慧学习系统试点工作。

  董嘉宁还建议,在市内学校开展大数据精准教学、智慧课堂等应用试点,扩大在学情数据采集、智能批改、学情动态与个性化教学等领域的合作试点范围;充分利用学情数据采集、学情动态等数据,优化课堂教学质量;引进课情分析大数据软件系统,加强日常课堂教与学的过程检测,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后发先至”,达到教育资源的二次再分配。

  “德育一体化”推动学生健康发展

  在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德育占据着主导位置,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和学习生活各个方面。

  民盟商洛市总支递交的160号提案,为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提案中写道:“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新时代学校教育改革创新的应然要求。”

  民盟商洛市总支建议,筹建“一体化”协同中心,为搭建全市思政课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共建教材,将商洛市红色历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根据商洛红色文化及相关教材资料的基础上,由协同中心组织编写商洛红色文化辅助教材。赓续红色基因,为国育才。师资共育,商洛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按选派优秀的思政教师到各中小学开展理论宣讲、思政教育示范课、法治教育等活动,进行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教学方法等的交流活动。资源共享。商洛学院和商洛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红色文化资源、思政课教学资源及实验室作为全商洛市中小学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向全市中小学开放; 筹建商洛市思政教育虚拟仿真中心,建设红色VR体验馆, 面向全市大中小学师生特别是思政课教师开展实践学习活动。

  多元教育并行实现普惠全覆盖发展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不仅指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课后教育等多个方面都应该全面协同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民建商洛市委会在提案中强调。

  “办好特殊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社会公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商洛市政协委员程永红说。

  就如何让职业教育融入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民建商洛市委会建议,激发内生动力。职业教育要融入国家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紧扣我市建设布局,及时设置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和课程,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招聘制度,引进企业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任教。拓宽教育资金来源。 将政府投资作为主要经费来源渠道的同时, 拓宽社会筹款渠道,利用农村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村职业教育专项基金、公益筹集等方式对职业教育加以扶持。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职业教育进行提质增效的新转变,要能培育出有创新创业能力、投资风险意识、市场竞争观念和‘互联网+’能力等为新型农业生态服务的高素质优秀职业农民。 ”

  “西商协同”让商洛教育永续发展

  随着《西商教育同行计划2023-2025年框架协议》的签订,西安和商洛两地,全面开启了西商教育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两地协同发展教育事业,既是一项能提升两地联动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项可以极大得发挥倍增效应的系统任务。

  市政协委员王宁建议,一是建立选派帮扶机制,开展‘名校’+合作,建立结对帮扶机制。西安向商洛选派名校长、名师支援帮扶,商洛定期分批向西安名校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跟班学习。二是开展校企联合。支持2至5所商洛中职学校与西安优质高职院校开展‘3+2’联合办学。支持商洛中职学校与西安市优质制造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西安学校在商洛开展研学和劳动实践活动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开展双向交流。西安市选派名优教师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来商洛市开展送培活动。西商互派学科教研员开展教研交流学习活动。最后要促进均衡资源布局。加强要素供给,商洛建设高标准教师职工疗养基地、教师进修中心,吸引西安学校组织教职工来商康养,支持西安优质教育资源在商洛开办新校区,疏解西安部分教育功能,完善教育协同发展保障机制建设。”(记者 王斌 实习记者 戴寒兴)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商洛市 政协委员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