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强弱项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2023-01-09 08:39:52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部署,根据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安排,2022年5月,安康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对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建言献策,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 安康市政协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对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部署,根据市政协年度协商计划安排,2022年5月,安康市政协组织调研组,对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建言献策,夯实乡村振兴根基。

  存在问题

  (一)防返贫任务艰巨,疫情影响增加了保增收难度。一是疫情对外出务工带来直接影响。特别是主要收入来源靠外出务工的脱贫群众增收困难。二是主导产业受疫情冲击明显。疫情下产业链运行不畅,产业经营不同程度受损。三是因病、因灾、因事故返贫风险尤为突出。

  (二)乡村产业发展基础仍显薄弱。一是产业培育缺乏持续资金支持。近年来,市本级财政专项投入少,县级财政投入不足,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程度低,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农业科技支撑还不到位。农业科技服务延伸不够,难以跟进农村产业发展需求。三是新型业态有同质倾向。休闲观光农业、田园综合体、民俗体验等新业态发展较快,但存在模式雷同等问题,缺乏彰显地域特色、人文特点的核心吸引力。四是乡村人才缺乏。农村乡村能人、实用人才紧缺,现有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多数由村“两委”负责人兼任,缺少产业经营经验和能力。

  (三)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弱项。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多,形成较大资金缺口。二是基础设施面上反差大。重建设与轻养护反差大,部分村级道路因灾损毁严重尚未修复。脱贫村与非贫困村反差大,非贫困村普遍因支持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三是人居环境整治难点待突破。突出表现在镇村垃圾清运、污水处理和“厕所革命”等方面,设施投入仍显不足,正常运转难以保障,日常管理办法不多。

  (四)乡村共建共治有待进一步强化。一是基层干部对新时期“三农”工作认识不足。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长远目标、阶段任务、实践路径、具体政策等,缺乏系统学习把握,不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二是基层组织功能还需激发。特别是搬迁安置带来的基层组织重构,整体上组织功能发挥不够充分,管理服务还有缺位。三是“三治”融合深度不够。基层综治平台运转不够规范;搬迁安置社区群众在搬迁地的融入度和公共事务参与度不高;群众还有“等靠要”思想惯性,人情风、操办风、攀比风依然存在。

  意见建议

  (一)强化针对性措施,切实防范返贫风险。一是落细保就业稳收入措施。建议延续实行失业保险保障阶段性扩围政策,向参保失业农民工发放临时性生活补助。强化公益岗位统筹安排,完善“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动态管理机制。强化点对点精准对接,将就业信息匹配到镇到村到户。二是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畅流通保供应工作。坚决落实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防止因防控措施一刀切和层层加码。三是创新防止返贫风险机制。建议设立防贫保险,保费主要由财政负担,确保因病、因灾、因事故群众百分百参保。资金来源上,允许县区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对象认定上,以家庭为单位,经村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区复核的程序进行认定;监督管理上,公开公示,稳定销号。

  (二)强化综合性保障,助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充分用好中省衔接资金以及产业奖补资金和经营主体贴息贷款,优化资金使用方向、结构。建立产业发展评估监督机制,对拟纳入支持项目进行风险和效益评估,对风险不可控产业项目及时清算止损、推动资产转型。完善乡村集体经济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源下沉,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乡村产业建设。设立农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扩大农业农村政策性保险面,提高商业保险服务乡村集体经济能力。二是统筹推进农业与新业态融合发展。实行“三统三优三化”,即:生态、党政、城乡三统,解决体制机制问题;资源、资本、主体三优,解决主体力量问题;市场、产业、项目三化,解决理念路径问题,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开展乡村产业科技赋能行动。强化科技对接帮扶机制,坚持把科技专项行动与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工作相结合,把各领域专家“请”进来,有针对性地开展产业技术帮扶、难题攻关。四是多途径育才引才聚才。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出台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的财政支持办法,点对点动员引导在外乡贤回归,投资实体项目,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三)强化统筹性推进,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弱项。一是科学规划,引导村庄分类发展。将行政村大体按三类划分,各有侧重、统筹推进。一类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产业基础较好的村,重在建树样板,抓好示范;二类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短板、产业发展规模小的村,重在有序衔接,补齐短板;三类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薄弱的村,重在加强各项设施建设。二是确保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投入。保持中央衔接资金使用渠道基本不变,用足用好国家稳经济一揽子计划中对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政策,争取苏陕协作项目、陕南发展专项支持。三是深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推行农村生活有害、无害垃圾分类处理,奖补农村垃圾分类和有机易腐垃圾处理试点乡镇。积极探索垃圾、污水处理共建共享、市场化运行、受益付费制度等管理模式,激发农民主体作用发挥。

  (四)强化全局性引领,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组织开展基层干部队伍专题培训。推进乡村振兴历史性任务要求,落实“三个转向”,对县、镇、村党员干部进行乡村振兴专题轮训。二是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聚焦标准规范,落实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员队伍、作用发挥、阵地建设、基础保障等要求,把基层党组织织密建强。聚焦作用发挥,强化基层党组织教育、引导、凝聚群众政治功能,推动党建工作与富民强村、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有机融合。三是不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进“放管服”改革,对直接面向群众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镇政府,实现县(区、市)、镇政务服务事项的全域通办和全程监督。落实“四议两公开”、村规民约,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公共设施管护、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的积极性。持续推进“321”治理模式,落实管理网格化、服务精细化,建实用好县镇村综治平台。四是纵深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县城、文明乡镇、文明单位为抓手,开展纠“四风”树新风活动、新民风建设提升行动,引导群众爱党爱国、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培育创新德治载体,建立“两代一委”工作室等平台,宣传党的政策,代言民意心声,强化思想引领;常态化开展“院坝恳谈”“乡村夜话”等活动,努力形成乡村建设群众共建、乡村治理群众共治、发展成果群众共享的良好局面。

编辑: 吴佳蕊

相关热词: 乡村振兴 安康市政协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