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硬科技”元素注入爱国主义教育
西安高新一中学生“提案”将被带到全国两会
所谓“硬科技”,是指以航空航天、光电芯片、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关键领域高精尖科技。“蓝鲸2号”海上钻井平台、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铁、嫦娥四号探测器等都属于硬科技范畴。
感慨于我国硬科技发展成就,西安高新一中模拟政协社团7名同学(徐嘉苗、李金倩、卢皓颖、包聪奕、喻锦妍、刘彤舟、邱实)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中小学生了解硬科技、熟悉硬科技,进而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此,他们在经过详细调研走访之后,提出《关于运用“硬科技”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提案”。日前,这件提案由住陕全国政协委员、陕西天龙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志峰认领,将带到今年的全国两会。
提案思路
将硬科技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
“随着2017年硬科技创新大会的成功举办,硬科技成为西安市的新名片。我也是通过硬科技大会第一次了解到这个名词。” 西安高新一中模拟政协社团成员徐嘉苗说,在观看纪录片《大国重器》,深入了解硬科技领域成就后,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更加强烈。“硬科技成果让人心潮澎湃,这些对学生群体很有吸引力。如果将硬科技资源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一定会更有利于让同学们清晰了解到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增强对于国家富强、民族进步的具象化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大家的科学精神。”徐嘉苗说。
从2019年10月开始,模拟政协社团的7名同学开始了他们的调研。设置问题、制作和发放问卷,走访科研单位、学校,采访师生,分析数据、推理结论……在发出1000余份调查问卷,实地采访30余人后,同学们形成了“提案”初稿。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但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中小学生对于‘硬科技’这个名词并没有太多认识。”成员包聪奕说,对此,在提案建议部分,大家提出了“中小学校要把学习硬科技资源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规划之中”等建议。
“西安科教资源丰富,又是‘硬科技’的提出地。提案形成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许多帮助,并且了解到西安市已累计孵化硬科技企业200余家,实现纳税逾1亿元。”成员李金倩说,“我们为家乡的发展成就感到自豪,调研和收集资料的过程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委员点评
切口选择巧妙,精神难能可贵
不断修改、打磨后,2020年7月,“提案”形成。在陕西省第四届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这件“提案”获得最佳提案奖,被陕西省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组委会推荐参加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在第七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获优秀提案奖、最佳调研报告奖、最佳提案展示团队奖等。
成员喻锦妍表示,在调研走访、形成“提案”的过程中,自己的知识范围有了拓展,对国家实力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想从个体感知推广开来的想法也愈发强烈。“尤其是我的社交、数据分析、思考等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也更想把自己的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
“同学们贴近学习和生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精神难能可贵。硬科技把一个国家成就发展概念落到了具体事物中,而提案又将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宏观课题与‘硬科技’具体事物结合起来,切口选择巧妙,具有时代性、独创性和可行性,我愿意把他们的声音传递到全国两会上。”祁志峰表示。
记者了解到,西安高新一中从2015年起开展“模拟政协活动”德育实践课的学习和实践,由学生自主撰写的“提案”,每年都会由住陕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全国两会。从2016年的《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到2020年的《关于助力老年人进一步融入智能生活的提案》,均得到有关部门回复,并推动了有关政策出台。
各界导报记者 唐冰
编辑: 穆小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