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9年全市累计投入各类脱贫攻坚资金501亿元,成功地变压力为动力,变难点为亮点。”4月8日,安康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石昌林在“打赢脱贫攻坚战 决胜小康新时代”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安康作为国家秦巴山连片特困地区的核心区,贫困人口居全省第一,贫困发生率居全省第二,市县财力十分拮据,安康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压力极大。近年来,市县财政部门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把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作为整个资金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筹资金、破难题,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用“真金白银”保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
再难不欠扶贫!在市县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2016年-2019年共投入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06亿元,其中: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02亿元,投入资金总量为陕南之最;积极主动向上争取中省财政扶贫资金支持,全面落实中省“十三五”及脱贫攻坚期间的各项政策,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找准争取资金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确保中省各项政策能“接得好、见实效”。据统计,2016年-2019年,我市累计争取中省脱贫攻坚财政专项资金237.79亿元。
整合涉农资金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先行先试,坚持‘大类间打通’,‘跨类别使用’,着力解决原来涉农资金分配使用中存在的‘分散、低效、撒胡椒面’的问题。”石昌林介绍说,此外还探索建立了涉农整合资金“四单制”,通过对账单盘清账底子,确保整合范围内资金都能进入“蓄水池”;整合清单跟踪管理每一笔资金的整合和使用情况,确保资金能够“截长补短”;“成绩单”发到各县(区),按月晒出资金整合使用进度;“督办单”靶向发力,定期对整合工作进行点对点督办,确保资金都能“按需而整”、“应整尽整”。2016年以来,安康市财政涉农整合资金以年均55%的增长率逐年递增,2019年达到了46.5亿元。
引导撬动信贷资金投资扶贫领域
面对脱贫攻坚期间庞大的资金需求,单凭财政资金的投入是远远不能满足的。为了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财政部门通过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财政贴息、贷款风险补偿、信贷担保等方式,引导更多的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脱贫攻坚。 据了解,2016-2019年市县财政投入财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3.05亿元,筹资4.18亿元建立了金融扶贫风险补偿基金,累计带动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扶贫贷款38.5亿元,争取社会扶贫资金22.42亿元。
做好扶贫资金保障的数学题
“我们的市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四单制”管理、岚皋县扶贫资金“三级两帐”管理、镇坪县支持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得到中省的肯定和推广。”石昌林介绍到,市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连续四年获得A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和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分别获得中省奖励资金5400万元和3800万元。
脱贫攻坚以来,市县财政局通过积极争取,统筹整合,引导撬动,千方百计做好脱贫攻坚资金保障的“加法”,持续加大扶贫资金筹集和保障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和绩效管理,想方设法做好扶贫资金使用效果的“乘法”,脱贫攻坚资金保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工作创出佳绩,走在全省前列。(来昌荣)
编辑: 张洁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