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四通八达,班车通到了家门口;土坯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二层小洋楼;自来水、低压电全部入户,宽带网线入村,打开手机就能视频聊天;白天合作社务工,晚上广场舞娱乐……这是汉阴最远的深度贫困村磨坝村现如今的生活场景。不敢相信,几年前,磨坝村民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水窖水,进城办事一天还不能打来回,生活用电时有时无,手机信号基本没有,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9%。发生这样大的改变,要归功于脱贫攻坚战。
“懒汉”变成“好汉”
眼下,已是开春时节,尽管天气还是较冷,但是磨坝村民曹道志却忙得热火朝天,管护合作社茶园、保洁通村道路、喷雾消毒液,着实“业务繁忙”。
说起以前的曹道志,村民们纷纷摇头,身强体壮,却游手好闲,经常喝得醉醺醺,日子过的紧巴巴,妻儿不待见而外出不归。面对这样的“懒汉”,县行政审批局帮扶干部从“扶志”做起,上门宣传党的好政策,铲除他安于贫困的思想,重树勤劳致富的信心,只要他在村合作社务工挣钱,审批局就用“爱心超市”物资奖励他,务工工资保证每天发到手。通过两年不断鼓励和帮扶,他成为村民公认的勤劳脱贫的代表,村里还推荐他作为上级表彰的致富标兵。
曹道志不是村里的个案,“因懒致贫” “懒病”缠身的还有好几户。扶贫先扶志,县审批局针对这类贫困户共同特点,先拔"思想穷根”,重塑志气,化“苦等”“空想”为“脚踏实地”。村合作社用工优先招录贫困户,局机关消费扶贫采购农产品优先选用贫困户的,对于“懒病”缠身的贫困户,再辅助其他奖励。通过带动引导和奖励扶持,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逐渐加强,勤劳致富在磨坝村蔚然成风,不受待见的“懒汉”变成人见人夸的“好汉”。
“羊肠小路”变成“康庄大道”
“要致富,先修路。”家住乱石沟的曹佳学对此深有体会。“小时候没有公路,外出全是羊肠小道,自家产的猪肉、鸡、鸭,想卖出去,得背到十几公里外的集镇,来回就要一天,辛苦不说,还耽误时间”。
受扶贫政策感召,曹佳学不再外出务工,拿出积蓄办起了养猪场,养殖规模发展的很快,一度达到300多头,但是饲料运输成了难题,全靠人力运到山顶,短短的800米山路成了他致富路上的一块“心病”。
经过审批局多方争取,一条专门用于曹家学养殖合作社的产业路修到了他的圈舍前。据统计,全村新修5.4公里通组和1.6公里产业路,新修便民桥2座,通往县城的两条主干道也改造完成,交通方便了,曹家学发展生态养猪的信心也更足了。
交通条件改善只是磨坝基础实施条件改善的一个缩影,两年来磨坝村还修建了集中供水厂2个,分散供水井8处,铺设管网7600米,磨坝人从此吃上了放心的自来水;全村109户危房户通过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住上了安全可靠的住房;累计实施电网改造8.5公里,生活用电全覆盖,380伏动力电覆盖全村主干线,生产用电有保障;光纤网络入户,贫困小山村也能连接大世界。
基础设施变好了,磨坝人思想悄然发生了变化,开始主动寻找机会,青壮年主动到社区工厂务工,留守的人也不闲着,合作社用工随叫随到。腰包鼓了,干劲更足了。磨坝村从此走在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
“荒山”变成“茶山”
“我们家都出门打工了,地早都不种了,大概有七八亩荒着。” 村民曹德杨说道。在磨坝村像曹德杨这样举家外出务工谋生得人不在少数,即使没有举家外出的也无力经营,土地大量荒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审批局和磨坝村通过认真考察论证,契合县委政府脱贫政策,成立了磨坝茶叶专业合作社,将全村89户贫困户置入合作社,流转已经撂荒的承包地,发展优质高效茶园。合作社与每个贫困户签订了入股协议,产业见效前,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产业见效后,通过划地到户、返租倒包、委托代管、分工分业、效益分红等形式,让群众有业可兴、有钱可赚。目前400多亩闲置土地被重新流转利用,建成茶园330亩。
“我有10亩地,今年我将土地流转给村上茶叶合作社,每亩按照200元的价钱,一次性付了我五年的钱,我自己还在合作社务工,每天100元,干完就给现钱,简单直接,赚得比原来还多。”村民曹德喜给笔者算了一笔收入账。
“河滩”变成“渔场”
水是磨坝村的最好资源,为了拉长产业链,增加群众收入,该村成功招引一客商,在磨坝投资200万元打造集水面养殖、休闲垂钓为一体的生态农场,目前已经建成一处水域面积达200亩的流水鱼塘,投放鱼苗20万尾,因为是活水养鱼,鱼不但长得快,而且肉质鲜嫩,还没上市就被订购一空,春节前销售额达40万元。今年,客商打算再追加投资200万元,将农场打造成一处集生态养殖、露天烧烤、休闲垂钓,特色民宿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届时,将会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经营。
受生态农场成功的启发,村里200余亩老旧茶园也被人看上,正在洽谈合作模式。村里的一批能人大户纷纷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吴邦红、冉明贵流转山林1000亩搞起了生态黑猪、黄牛的养殖,效益显著。为了解决农户后顾之忧,汉阴县审批局携手蒲洁能源公司,以订单生产的方式,通过消费扶贫将磨坝的产品推向市场,让消费者更多的了解磨坝产品。
2019年磨坝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以上,“两不愁,三保障”全部达标,成效考核和第三方评估都顺利通过,戴在磨坝头上的贫困帽子被彻底扔掉。(张世洲 刘 帅)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