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强政协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超前谋划筹备,精心组织部署,多方筹措资金,落实帮扶责任,认真开展“六抓”,活动,使包扶的阳平关镇小寨子村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生活极大改善,脱贫攻坚工作各项目标任务有序推进。
围绕小寨子村整村脱贫摘帽的总体目标,实施“抓班子、抓形象、抓基础、抓产业、抓文化、抓稳定” 的工作措施。
(一)抓班子,村班子战斗力大幅提升。发挥自身优势,选派了具有丰富农村领导工作经验的正科级领导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又选派了2名具有丰富农村工作经历的科级领导干部为驻村工作队员,长期驻村开展扶贫工作。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协助村“三委”,在今年六月底前,顺利完成了村“三委”换届选举工作,选出了新一届村支部、村委会和村监委会班子,选举了13个村民小组组长,健全了村组班子队伍。在工作中,经常组织村干部,召开脱贫攻坚工作分析会、谈心谈话会等,提高村组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认识和工作能力,村组班子战斗力大幅提升。
(二)抓形象,村面貌焕然一新。着力塑造小寨子村良好外部形象。一是强阵地建广场,治环境树形象。结合小寨子村实际,筹资20余万元,建成了8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置了健身器材。重新合理规划办公布局,安装护栏、大门,制作了各类展板和党建橱窗,完善各类制度档案,建起高标准的村务公开栏,村级阵地焕然一新。二是村“五有”全面建成达标,村容村貌全面升级。村集体经济组织挂牌成立,制度规范,管理有序;村卫生室制度健全,诊疗规范,常年对全村群众开展医疗服务;村文化室各类书籍齐全,文化设施设备应有尽有;村网络、便民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并对群众开放服务。制作了大型入村喷绘标语,对入村道路进行全面清杂去乱和整修硬化,对外形象全面提升;三是“两房建设”进展顺利,全村住房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发挥政协优势,助小寨子村变化,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动员社会力量捐资捐物8万元,用于脱贫攻坚工作。
(三)抓基础,基础设施建设见成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讨论,积极争取、协调,成功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是硬化村组道路18公里。二是集中安置点全面发力,新建房屋131户。全村建卡贫困户188户,需新建房屋131户,采取集中统一建房安置与农户自建相结合,按时保质完成贫困户住房建设任务。三是人饮工程全面建成。县政协筹措资金20余万元,对村自来水进行了改造维修,全村贫困户基本都通了自来水。四是农网升级改造项目全面推进,将于10月底前全面竣工,贫困户用电安全规范。
(四)抓产业,农民增收有保障。根据小寨子村资源优势,明确了该村经济发展思路。一是引龙头、建基地、带农户。引进农业开发公司落户该村,建立现代农业观光茶业园区,项目总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面积2000亩。二是千亩中药材,三年建成。确立中药材产业为“一村一品”主导品种,目前,全村种植天麻达1000余亩。三是大力发展传统种养殖业,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贫困户扩大规模,生产基地初步形成。
(五)抓文化,文明新村上台阶。在文化建设上,积极助推小寨子村文明建设。一方面组织开展了文明示范户、产业发展示范户、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树立了大批典型和优秀带头人。另一方面举办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活动,县政协主席张钧经常深入村组,开展讲习活动,为加强道德建设,提升村民文明素质起了重要助推作用。
(六)抓稳定,社会环境大改善。通过召开贫困户大会,入户家庭会,讲脱贫攻坚政策,讲文明家庭户创建好处,讲好习惯好风气的养成,讲文明礼仪。今年上半年帮扶干部召开各类会议80余次,采取因事制宜、一事一策的原则,用不同方式解决邻里纠纷、涉法涉诉等方面矛盾纠纷18次。对个别老问题户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解决问题,做好思想工作,全村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冯 云)
编辑: 陈晶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