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河流域城区段修筑“堤中堤” 建设休闲运动区应缓行

2018-09-07 10:56:06  来源:各界导报—各界新闻网  


[摘要]  近年来,渭河流经陕西段流域的各城区,通过修筑“堤中堤”、“二道堤”疏导河道水流流向,从而将大片的河道用地隔离为城市用地,用于修建公园、亭台楼阁,及...

  近年来,渭河流经陕西段流域的各城区,通过修筑“堤中堤”、“二道堤”疏导河道水流流向,从而将大片的河道用地隔离为城市用地,用于修建公园、亭台楼阁,及游泳池、蓝球场、足球场塑胶跑道等休闲功能运动区,并依托建成了灯光景观带。此举虽然有效缓解了城区居民的休闲用地之紧,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之需,但是通过修筑“堤中堤”、“二道堤”来增加休闲运动区存在四点弊端,亟需引起警惕:

  一是随着渭河上游省市加大“天保工程”的实施,植被覆盖率提高,带来充沛的雨水量,致使汛期渭河水流量增大。但是各市县城区段修筑“二道堤”致使河道变窄,影响到城区段的行洪(2018年夏宝鸡市区段洪峰通过,水流即将漫至“二道堤”即是例证),存在着洪灾隐患。

  二是流经城区的河流保护开发利用好,就是一个城市的“绿肺”,但是修筑亭台楼阁建筑物、建运动场硬化河道用地,就割裂了土壤与水体的关系,严重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导致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退化。

  三是河道修筑的亭台楼阁大量布设LED霓虹灯,会影响到河道鸟类的栖息环境和生存。

  四是修筑“堤中堤” 高规格建设休闲运动区,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一旦遇到洪灾利用“外河道”行洪,将会使前期所有的建设投入资金“付诸东流”。

  为此建议:

  一是对渭河的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上层设计,统筹规划,建立综合开发利用考核问责机制,划定建设区域“红线”,保证足够的行洪流域,对逾越“红线”的城区实行问责制。

  二是对渭河的综合利用管理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建设,以建设湿地公园、栽植水生植物、铺设天然河石道路为宜,将主河道水流引入休闲运动区,融为一体,增加湿地面积,减少混凝土硬化及混凝土建筑物的修筑,建设生态河道。

  三是降低河道建筑物LED霓虹灯灯光的亮度,并减少频闪频次,为河道鸟类的栖息营造良好环境。

  四是防患未然,加大对渭河岸堤的修缮整治投资力度,以保证能应对百年不遇的洪灾。(陈仓政协)

编辑: 超级管理员

相关热词: 渭河 堤中堤 休闲运动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