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买书·读书

2020-04-27 08:09:34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孩提时,每每途经书店门口,就吵嚷着要大人给我买书,母亲没法子,只好连哄带骗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等我大学毕业,有了固定经济收入,手里多了几个余钱,常辗转京东、当当、亚马逊几个经常“限时打折”或“折上加折”的网上商城,差不多以三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以买下正版崭新的书籍。最惬意的时光莫过于“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申功晶

  孩提时,每每途经书店门口,就吵嚷着要大人给我买书,母亲没法子,只好连哄带骗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爱读书的孩子,因家里太穷买不起书,只能四处借书,他对于借来的书非常珍惜,不但认真去读,更是牢记在心,终成一代大儒,而等他长大做官,有钱买了一大堆书,反而不如少年借书那般珍惜,而是把书堆在屋子,书页上落满尘埃。母亲的弦外之音是,买书不如借书,“要看书,自己借去”。

  闲暇时,父亲曾和我提起我那未曾谋面的祖父。他老人家是一位儒商,嗜书如命,在我家老宅后花园特意建造了一栋独立的两层小楼,名曰“藏书楼”,几个书架上满满堆砌着绝本经史子集和珍版国外名著。闲暇之际,最喜独自待在藏书楼,一卷在手,逍遥惬意地躺在藤椅上看书,听得我羡煞不已,恨不能早生半个世纪。

  那年高考失意,父亲给我办了一张地方图书馆的借书卡,我特意挑了煌煌十二册茅盾文学奖作品——《李自成》从头看起,约莫看了半个多月,方才全部读完,也算稍解了我内心的苦闷。后来,又陆续借阅了二月河的《康熙大帝》,总共四册,等第一册看完,第二册却一直处于“外借”状态,害得我茶饭不思,足足等了半月之久,竟也像《诗经》中那位君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等我大学毕业,有了固定经济收入,手里多了几个余钱,常辗转京东、当当、亚马逊几个经常“限时打折”或“折上加折”的网上商城,差不多以三分之一的价格就可以买下正版崭新的书籍。最惬意的时光莫过于“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某日,读到清代学者袁枚的《黄生借书记》,翻译成白话文:书不是借来的,就不能静心阅读。借来的书读来有紧迫感,促使人更认真阅读,倘若自己买书,就不会有紧迫感,故买书不如借书。须臾联想起幼时母亲为鼓励我借书而杜撰的故事,竟出于此。然而袁氏“书非借不能读也”这个观点我着实不能苟同。借来之书与买来之书,读来滋味大不一样。首先,借来的书读之有仓促感,读也读得不坦然、不顺畅,老急着看完后归还给对方,这种浮光掠影、囫囵吞枣的感觉着实不爽。而买来的书,就全然没有这份顾虑,没有了时间的限制,便可从从容容领略“书中三味”,今天读不完的,留待明天继续读,若干年后,还能温故而知新地重读。其次,自家的书,没有诸多拘谨,逸兴遄飞之际,可在书上肆意勾勾画画。再者,公共图书馆的图书“万人经手”,保不准也经过传染病患者翻阅,素有“洁癖”的我格外小心,每每看完一个章节,还得用上肥皂给手“杀菌消毒”一番。故读自己买来的书,崭新又洁净,就平添一份亲切感。寒冬腊月,我最爱钻进被窝里头看书,将书页扯得哗啦啦响。我将新买的书堆砌在书架上,把看完的书安置在柜子里,一年下来,细数一下,竟读了四百余本。由于不受时空限制,读书读得从容,利于消化吸收,我码字投稿,文章发表在全国各地大小报刊杂志上,实现了从读者到作者身份的转变,这一切得归功于“买来之书”。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频率的社会,想要从书中受益,需要的是一份从容的心态,故此,我的读书观与袁才子相左:“书非买不能读也”。

编辑: 陈晶

相关热词: 借书 买书 读书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