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叹且歌读《灯盏》

2020-09-11 17:48:21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如果说《这个世界无须仰视》的主人公是搏击命运的战士,那么《心灵的灯盏》便是用艺术赞美人生的歌者,他就是安康著名残障作家王庭德。今年5月底,庭德送我一本新书《心灵的灯盏》。几天后一场突兀其来的恶疾把他差点送上鬼门关,由此激发了一场社会大救助的爱心接力。6月,庭德大难不死,初愈出院。...

  如果说《这个世界无须仰视》的主人公是搏击命运的战士,那么《心灵的灯盏》便是用艺术赞美人生的歌者,他就是安康著名残障作家王庭德。今年5月底,庭德送我一本新书《心灵的灯盏》。几天后一场突兀其来的恶疾把他差点送上鬼门关,由此激发了一场社会大救助的爱心接力。6月,庭德大难不死,初愈出院。

  歌者归来,我可以静下心来走进《心灵的灯盏》。

  读王庭德这样历经凤凰涅槃、炼狱再生者的书,我甚至觉得用欣赏、品味之类的词对作者都是一种怠慢!一个有良知有情感的读者,每读一遍他的书都是一次意志的拷问、一次灵魂的洗礼。

  大美《灯盏》——是逆境迷茫中耀眼的光芒

  《心灵的灯盏》封面,是作者庂歪着矮小的身躯,正艰难地在崎岖的山坡上登攀。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程都是一直在登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不同的是,我们健全人的起点是地平线,而作者王庭德的起点,是荆棘与深渊!

  1981年出生的王庭德,父亲早逝,母亲智障弱视;他本人身体残疾。家庭贫寒无钱读书,就经常在校园的教室外听老师讲课。他求知学习的刻苦精神感动了校长和老师,终于让他走进学校读书上课了。为了筹集学费,小小庭德去山里采过草药,挖过黄姜,捡过板栗,还修过鞋,放过羊,在知识改变命运的艰途执着前行。生活的艰难,让他学会了坚韧而顽强,学会了谋生的本领。他齐肩膀以下,仅有一尺来长的手臂,一双蚕蛹似的小手软绵而无力,而且每个骨节的部位都脱落错损,他毅然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命运抗争。他硬是靠着辛勤的双手在外出打工期间,写出了70余万字的作品并且发表。他从一个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废人成长为有一份体面工作的图书馆理员,成为感动三秦的励志典型、一颗熠熠生辉的文学新星。他用行动告诉人们,要达到《这个世界无须仰视》,就必须具备意志的高度、道德的高度、知识的高度和境界的高度。诗人王庭德在《不辜负人生》中写道“当我的双脚深陷在生活的沼泽/当我穿越在尘世的嚣闹/我从未忘记仰望星空/从未忘记保持飞翔的姿态”。他面对逆境不气馁,不放弃,他以“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泰戈尔)实践着奋斗与卓越的真谛。《这个世界无须仰视》记录着他坚韧不拔的登攀历程,诗集《心灵的灯盏》则抒发出他登上理想巅峰的激情与豪迈。他有理由收获春华秋实,天道酬勤。诗人在《侏儒先生日记》中写道“我太矮/矮是我的本色/矮的就像一滴水渗在泥里/当你真正站在高处屹立成峰/看着我在低处蠕动/这让我泛起一片涛声/我想我们彼此的眼里只有风景。”这是他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度敞开的胸襟,是他对逆境攀登者的召唤,如此大美的风景只属于自强不息的战士,属于脱胎换骨、登峰造极后的嬗变,给读者留下泪水、感悟与启迪。

  大爱《灯盏》——是长明于心灵的一抹亮色

  贾平凹在《心灵的灯盏》的序言中写到“诗人的天赋是爱:爱祖国、爱人民。王庭德曾饱含深情地对媒体人说过:生活对我而言,似乎没有爱情,其实呢,我始终都被浓浓的大爱包围着。”是什么支撑着他朝着千难万险、荆棘丛生勇往直前?是什么滋养着心灵的灯盏即使遭遇暴风骤雨摧残也不曾熄灭?是爱,是超乎寻常的无疆大爱。由于爱,他把地狱的哀怨唱成天堂的赞歌;由于爱,孕育出枯木奇葩、生命奇迹;由于爱,他的病痛和安危牵动社会各界、千万民众的心;由于爱,他捧出感人至深的爱情长卷《心灵的灯盏》。庭德在第三辑《梦中的女孩·心幕》中写道“远处的青山上/碧晴的天边/一朵白云悠悠/它迈步空旷/是那么自由大方。此刻/我多想是只小鸟/去亲近那白云/依偎在一起/多想是缕青烟/去伴随它/交融在一起/多想是阵微风/轻抚那白云/欢逐在一起/这晶莹无瑕的天穹/就似我此刻的心幕/那飘动的云朵/就是纯真烂漫的女孩。”对于一个小人物大作为的残疾青年,这份爱强大到足以感天动地,可歌可泣。品读此诗,我的心在颤抖,泪水止不住流淌下来!

  作者在《后记》中说“人生短暂,来到这个世间都是上天的眷顾,我们不能错过美好的时光,不能辜负爹娘给于我们自己的肉身,更不能辜负上天的恩典。我想,假如我的作品能给读者带来一些人生意义上的共鸣和感悟,就很满足了。”这便是大爱《灯盏》的注脚:博大之爱源于对亲情、时代、友人、社会常怀感恩之情。所以“《心灵的灯展》里收集的150首诗,形式和风格不同,质量也参差不齐,但感情却是真实的。既有纯粹的现实,也有个人的梦想,代表着我每一个阶段的努力,全当我个人情感天地的收藏吧。”诚如贾平凹所说“纯文学就是一枚枚野生的果实,也许干涩,也许丑陋,然而,它必定有它的味道。”这,也是《心灵的灯盏》的“味道”。

  大智《灯盏》——凝聚着催人奋进的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王庭德《这个世界无须仰视》和《心灵的灯盏》两部书的共性,前者以“理”服人,后者以“爱”感人。王庭德成功的背后,是超乎正常、健全人十二万分的艰辛与痛苦。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灵的灯盏》的浪漫主义是建立在坚实的现实主义——《这个世界无须仰视》基础之上的,交织着有益的社会功能。

  所以,读者尤其是家长、老师、学生、广大青少年会提出一个相同的问题:作者尚且能行,你(我)为什么不行?倘若一个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爱慕虚荣的人读了这两部书,会扪心自问、会汗颜、自责,那便是进步、启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都应该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积蓄正能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正是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可贵的社会价值。(方琛)

编辑: 张洁

相关热词: 灯盏 主人公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