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郭怡在周至县坡店村参加驻村联户结对帮扶活动时为骨病患者义诊。
□记者 张宝勤
近8年,农工党陕西省委会医药卫生专委会副主任、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郭氏中医正骨技艺”传人郭怡带领同仁们走过了一条从练就正骨技艺到倾力公益事业,从解除患者病痛到服务社会民生的跨越之路,她也成为成千上万名骨病患者心中的“公益之星”。
不“吃老本”求新求变
中医正骨疗法因无创伤、疼痛小、花钱少、疗效好而长久流传,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在西安就有一家传承百年的中医正骨疗法的“金字招牌”,这就是位于洒金桥的郭氏中医骨病医院。
据郭怡介绍,从1927年开始,郭氏中医正骨技艺由掌握骨伤秘方的僧人传给长安区农民郭志祥,其后又相继传给郭炳江、郭军胜,到2006年传给郭怡,已历经近百年,传承5代人。
谈到郭氏技艺的百年传承,郭怡用了个形象的比喻:“假如把这个过程比作接力赛,众位僧人就是开山鼻祖,是起跑‘第一棒’;我的曾祖父郭志祥是加速给力的‘第二棒’;祖父郭炳江传递的则是夯实基础的‘第三棒’。”
到郭怡的父亲郭军胜这一代,已是接力赛的“第四棒”了。2013年9月,郭氏中医正骨疗法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郭军胜个人被省政府命名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人。
郭怡曾在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系就读3年,毕业后又远赴新西兰怀卡托大学进修深造5年,为此后从事中医药事业插上了发展理念的翅膀。郭怡表示:“我们不能满足于‘吃老本’‘守摊子’,拥有‘金字招牌’更需求新求变求突破。”
走出医院造福贫困患者
2012年一个偶然机会,郭怡从一位朋友处得知,中国农工民主党是一个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民主党派。郭怡的心里感觉一下子敞亮了,眼前也开阔了!
这一年,郭怡加入了农工党组织,也打开了郭氏医院发展的一扇大门。她感觉如饥似渴,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郭怡通过参加义诊、捐款捐药,帮助更多贫困患者解除病痛,广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自2012年入党以来,门诊部先后参与农工党陕西省委会、西安市委会和莲湖区工委组织的义诊活动70余次,累计捐赠祖传膏药3080贴,新型膏药800贴,颈枕156个,价值41.9万元,捐款和减免医疗费38.6万元,直接服务17岁以下学生患者和65岁以上老年患者4.3万人次。
“只要举办义诊,就能见到郭怡的身影。”熟悉她的人这样说。郭怡不仅每次都积极参加义诊,还要带上郭氏医院的专家和业务骨干,同行者均为3人以上,被患者亲切地称为“郭氏义诊组”。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郭怡认为,中医技艺只有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才能站位更高、走得更远。
基于此,自2016年担任莲湖区政协委员以来,郭怡积极履行委员职责,4年提交高质量提案16件,为医疗卫生等方面发展建诤言、献良策。其中,《支持民营医疗机构的建议》的提案提出后,被确定为农工党莲湖区工委集体提案,其意见建议被政府部门采纳,有力地助推了相关工作取得实效。
2018年5月,郭怡应邀参加了农工党陕西省委会与甘肃省委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医药发展论坛,其论文《中医药产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走向国际化》被收入该论坛文献汇编,在中医药行业产生了较大反响。
2012年以来,郭怡先后获得农工党各级组织颁发的荣誉10多项,其中农工党中央两次、农工党陕西省委会3次,并两次获得“公益之星”称号。
编辑: 罗亚秀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