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信:希望唤醒更多人对算盘的记忆

2019-07-29 09:00:09  来源:各界新闻网-各界导报  


[摘要]“李老先生好,能在这里遇到您实在是太幸运了。”7月22日,算盘爱好者房伟冒雨专程从临潼赶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只为参观正在举办的李明信先生算盘展。看到李明信先生就在现场,他欣喜地上前打招呼。...

李明信老人(左)为游客介绍算盘

  □魏丹丹文/图

  “李老先生好,能在这里遇到您实在是太幸运了。”7月22日,算盘爱好者房伟冒雨专程从临潼赶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只为参观正在举办的李明信先生算盘展。看到李明信先生就在现场,他欣喜地上前打招呼。

  李明信先生算盘展开展以来,吸引了一大批算盘收藏者、爱好者前来参观,李明信先生也时常到现场为大家讲解。

  与算盘结下不解之缘

  “我自小接受私塾教育,七八岁就开始学习珠算,对传统算盘有着特殊的感情。”家住小雁塔附近的李明信今年86岁,是中国工商银行西安南大街支行的退休职工,他1950年进入银行工作,主要负责清算和结算业务,在那个没有计算器的年代,他的工作一刻也离不开算盘,因此与算盘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我国普及,算盘在银行工作中使用率越来越低,这使长期和算盘打交道的李明信担忧起来,便萌生了收藏算盘的想法。

  李明信每次出差或假期出游,总会先到当地古玩市场“寻宝”,遇到喜爱的算盘他就买下,小心翼翼地包好,生怕路途中磕着碰着。

  为了收集算盘,李明信还曾多次去北京潘家园、琉璃厂及山西等地寻访。

  30年间收藏算盘110把

  1993年,李明信退休,有更多的时间来收藏算盘。平时,他通过旧货市场寻找老算盘,几乎每天都会去西安小东门、八仙庵、大雁塔、大唐西市等地的古玩市场溜达淘宝。同时,他还加入了西安市收藏协会,托收藏协会的朋友帮忙寻找算盘,一旦有自己心仪的算盘,他就会想方设法买回来。

  “只要进了古玩店,就没有算盘能够逃得了我的眼。”30多年的时间,李明信收藏各类算盘110多把,时间跨度从清代到现代,既有黄花梨木、红酸枝、水曲柳等高档材质,又有各类玉石、牛角和铜制的算盘。42档大型红木算盘、钢制如意算盘、红木方形横竖算盘、青铜珐琅如意算盘等别具一格,上二下五珠、上一下四珠、上四下五特型算盘精巧别致。

  “这些檀木算盘是清代的,档数比较多的算盘是民国的,现在都比较少见了……”李明信在现场饶有兴致地介绍。

  希望筹建珠算博物馆

  在李明信收藏的110多把算盘里,最令他爱不释手的是一把太极八卦算盘。“这把算盘是我特地托朋友购买的,用天然红酸枝木制成,菱形中间有一个太极八卦图,直径25厘米,制作精良,既可用来计算,又可以做装饰,很实用。”

  2013年,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现在会使用算盘的人却越来越少了,这让李明信很惋惜。

  据李明信的女儿李改文介绍,今年年初,父亲萌生举办算盘展的想法,通过多方联系,最终确定了办展场地。86岁的他利用一个月时间查找资料,将所藏算盘一一编号、分类、整理、标记,付出了大量心血。

  “举办算盘展是我的一个心愿。现在大家都用计算器,我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唤醒更多人对算盘的记忆。”李明信坦言,他希望能在西安筹建珠算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珠算发展史。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李明信 算盘 珠算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