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龙:做群众文化事业的“后勤队长”

2018-10-31 08:43:52  来源:各界导报  


[摘要]“我是服务群众的后勤人员,群众演出我给拍照,群众排练我给端茶递水。”麟游县文化馆馆长彭海龙,把自己当成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后勤队长”已有多年。...

  □ 记者 吴军礼 杨玉春

  “我是服务群众的后勤人员,群众演出我给拍照,群众排练我给端茶递水。”麟游县文化馆馆长彭海龙,把自己当成发展群众文化事业的“后勤队长”已有多年。

  去年四月的一天凌晨,一队人马从麟游县出发,在盘山公路上颠簸前行。车上载着群众演员和音响设备。车上年龄最大的演员已经70多岁,带队的彭海龙特意准备了晕车药、救心丸,以备不时之需。他们要去宝鸡市表演由县文化馆指导、群众自编自演的法治戏曲小品——《杜奶奶的烦心事》。

  到演出地点后,演员们紧锣密鼓开始排练,彭海龙又充当了音响设备“搬运工”。《杜奶奶的烦心事》涉及农村社保等民生话题,取材于群众身边,又由群众本色出演,因此引发了现场一次次的集体共鸣。这时候,彭海龙又成了演出摄影师。

  “到外地演出时,演员们排练多长时间我就陪多长时间,给他们端茶递水、搬东搬西。”彭海龙说,有时候,他还要现场“救火”。在一次舞蹈演出中,一名女演员在上场前弄丢了耳坠。为了保证演出的整体效果,彭海龙立马跑到批发市场自费买了耳坠,在正式演出前把它递到了女演员手中。

  彭海龙说,这些年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日益高涨。每逢比赛和演出,群众和群众文化组织总是表现积极。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一些沿街商贩甚至不顾彭海龙“以生意为重”的劝阻,为了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不惜关门歇业。但县文化馆只有6个编制。在人才匮乏的情况下,十余支民间文化团队和热爱文化事业的群众,无论唱歌跳舞还是别的艺术形式,很多时候要靠网络视频自我培训。为给大家的努力和爱好提供平台,彭海龙忙前忙后,尽量给他们争取演出和比赛机会,尽力当好“后勤队长”。

  彭海龙办公室门口的一张桌子上墨迹斑斑。这是长期写毛笔字留下的痕迹。他一直有练习书法的爱好,每逢年底,他都要带着文化馆人员给群众免费送春联。仅今年春节前10天左右,县文化馆送出去的春联就达1.8万多副。对于因婚丧嫁娶、乔迁之喜上门求字的群众,彭海龙也不吝笔墨。这些年,他主办的《麟游文化》杂志,也捧红了一批本土文化人。与此同时,为本县作家设计书籍封面之类的事情,他也义不容辞……

  彭海龙晒出了今年县文化馆的活动“一览表”——组织“迎新春联送万家”“我们的节日·元宵节”活动,举办“翰墨咏春”书法作品展和“春华三月”书画展,配合县文广局举办“槐花节”,组建160人“拉拉队”等9支队伍,与职教中心共同进行秦腔戏曲培训……

  在给群众文化事业当好“后勤队长”的这些年,彭海龙也为县文化馆带来了诸多荣誉。在县文化馆大门两侧墙壁上,先进单位、优秀组织奖、先进集体等奖牌密密麻麻。出门的院子里,一处展板上的统计显示:2016年,文化馆共获国家三级文化奖、文化品牌先进单位等12个奖项。

  因为跟一线群众打成一片,彭海龙经常能听到来自最基层的声音。作为县政协常委,群众供暖问题、孩子入学问题、基层教师流失严重问题等,凡是入他耳朵的,都被他细心留意、加工整理,提写成提案、社情民意信息,以便促进问题解决。

编辑: 罗亚秀

相关热词: 彭海龙 文化艺术 文化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