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乐
从峪口到田间,从社区到学校,我市持续开展“秦岭大讲堂”活动,通过广泛播撒爱护秦岭生态环境的“绿色种子”,目前已构建起全域覆盖、多元互动的公众参与体系。
从校园到全城 互动中增强环保意识
今年9月,一场“多样秦岭 万物有爱”的生态讲堂在航天城第一小学开展。在“秦岭大讲堂”讲师的精彩讲解中,500余名同学齐聚一堂,在唐诗中感受秦岭之美,在互动中强化秦岭环境保护意识。
讲堂上,讲师详细为同学们讲解了秦岭生态环境、介绍了“秦岭四宝”及如何开展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同学们认真倾听的同时,在心中埋下爱护秦岭的“绿色种子”。在“珍爱秦岭,守护绿水青山”的铮铮誓言响彻校园后,同学们在植物科普老师刘明星的指导下,亲手种下秦岭濒危植物——“羽叶报春”,寓意将秦岭环境保护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为我们赖以生态的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是西安市开展“秦岭大讲堂”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随着“秦岭大讲堂”从校园走向全城,目前我市已构建生态保护共同体。
秦岭神奇动物有多少?珍贵植物有哪些?为什么要保护我们的秦岭?……这些藏在脑子里的问号,在“秦岭大讲堂”上都能找到最生动的答案。在一次次“课堂”上,专家学者用一个个故事和精彩的图片、视频,逐一为学生及市民群众揭开秦岭“一水一木”的神秘面纱。
丰富讲堂内容 常态化开展专题培训
据了解,按普法责任制要求,2022年起,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坚持每年开展“秦岭大讲堂”专题培训活动。结合秦岭保护法律法规“七进”宣传活动,年均在全市大专院校、机关、农村社区、宗教场所等开展各类宣传40余次。结合常态化开展“司法巡山”活动,持续加大对沿山区县、景区等场所的法治宣传和秦岭保护宣传。
“秦岭大讲堂”对学习、宣传、保护秦岭生态环境,提高保护队伍政治与业务水平意义重大。按照“政治引领、业务赋能、全民参与”主线,“秦岭大讲堂”培训内容涵盖省、市关于秦岭生态保护的决定、条例、规划、部署、法律法规,秦岭生物多样性知识、行政复议与诉讼、古道文化、农家乐(旅游民宿)准入管理、战略价值与绿色发展、管控要求、违法典型案例等多个方面。结合不同的受众群体,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宣传。
据统计,近年来“秦岭大讲堂”先后深入灞桥区、临潼区、长安区、鄠邑区、蓝田县、周至县等6个区县,开展细致入微的辅导讲解,受众群体达6万余人。随着覆盖范围从沿山区县拓展至全市,目前“秦岭大讲堂”已实现政府机关、沿山区县村民、大中院校师生、中小学生、志愿者等全方位覆盖。
为尽可能丰富讲堂内容,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与陕西铁路检察院西安分院合作开展典型案例巡回宣讲活动,邀请4位专家教授就重要法律法规进行讲解;组织相关领导为业务骨干等开展专题培训、安排一线业务干部和退休人员下基层宣讲。与此同时,举办三期“让世界看见秦岭”研讨会,邀请院士、学者等,从传承秦岭文化、守护中央水塔、秦岭生态和人文价值等三个方面,为秦岭保护与发展建言献策;举办6次“秦岭大讲堂”活动,指导志愿服务团体开展16次活动,覆盖超6万人次。
广泛凝聚合力 携手守护大美秦岭
起初,“秦岭大讲堂”是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创办的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平台。如今,它已成为政府与公众在秦岭保护工作方面重要的沟通桥梁。
为广泛凝聚保护合力,“秦岭大讲堂”开办以后,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携手市委社会工作部、共青团西安市委指导成立了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联盟。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目前联盟已开展各类宣传宣讲活动60余场;指导团体开展“大讲堂”50余次。随着公众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政策认知的不断增强,对秦岭文化传承的兴趣日趋浓厚,“秦岭第一课,听院士讲秦岭”系列视频反响热烈。
作为宣传平台和重要桥梁,“秦岭大讲堂”通过有效推动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为构建全民参与守护秦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依托“秦岭大讲堂”,西安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局将持续创新,提升公众对于秦岭保护重要意义的认同度,激发全社会共同参与秦岭保护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守护秦岭的良好氛围。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