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于10月31日夜成功发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航天科技集团六院为火箭与飞船研制58台主推进及姿轨控发动机,以及热控分系统和生命保障系统泵阀等关键设备,确保其在浩瀚宇宙中完成复杂任务。
液体火箭发动机被誉为航天器的“心脏”,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发射任务的成败。六院为此次长征二号F配套了10台火箭发动机,其任务是在发射升空阶段提供强大的推力,精确地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为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研制生产的推进舱子系统和返回舱子系统,包含48台空间发动机以及高压气瓶、贮箱、阀门、电子单机等产品,承担了飞船姿态控制、轨道机动、返回再入等所需的全部动力动能。这些发动机经历了数十次飞行任务的考验,技术成熟,可靠性高,是发射成功的基石。
在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中,六院“液体动力人”始终坚守在科研生产与发射保障一线。六院试验队员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异常数据或潜在风险。每一次测试数据的比对分析,都是对发动机健康状态的深度“体检”,确保“不带隐患上天”。
精准测试,不放过任何疑点。试验队员的首要任务是对运抵发射场的火箭发动机及推进剂输送系统进行全面的状态检查和测试验证。他们遵循着严苛的测试细则,对发动机的各个部段、阀门、传感器以及复杂的管路系统进行细致地检查、测试和数据判读,全力保障发射任务顺利进行,为后续飞船发射及太空任务的圆满完成筑牢根基。
精细操作,不带隐患上天。为确保飞船推进剂加注工作顺利完成,六院试验队员开展加注故障演练,模拟在推进剂加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情况,队员进行重复几百遍的精密检测,开展口令演练、岗位演练和故障模拟协同演练,他们还要对推进剂贮箱进行严密的气密性检查和安全监测,防止任何泄漏的发生。
精益求精,筑牢质量基石。此次神舟发射任务在以往优化流程的基础上强化对产品质量和靶场操作的工作质量确认。通过加强多媒体记录、关键部位尺寸比对等手段,实现了产品外观状态的全流程可追溯、可量化评估。此举有助于在初始阶段识别并排除潜在的质量隐患,更将书面规范转化为全体人员共同遵循的“通用语言”与行动准则,进一步筑牢了质量管理的坚实基础。
(记者 关颖)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