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人团圆 中秋将至,消化科医生提醒您如何安心品“月”

2025-10-06 01:36:07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中秋将至,月饼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必备品,但月饼大多高糖、高脂、高热量,可能造成肠胃“负担”,如何安心“品月”?消化科医生教你避开吃月饼可能诱发的消化道问题...

  中秋将至,月饼作为节日“C位”美食,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必备品。市面上常见的月饼虽香甜软糯,但大多高糖、高脂、高热量,可能造成肠胃“负担”。加上中秋前后气温变化,人体消化功能有所波动,过量或不当食用,很容易引发各种消化道不适。节日期间如何安心“品月”?消化科医生教你5招避开吃月饼可能诱发的消化道问题。

  要说吃月饼后最容易出现的消化道问题,消化不良必然榜上有名,尤其是老人、儿童和消化功能本身偏弱的人群。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杜召召医生告诉记者,月饼的“难消化”源于其成分。饼皮多由精制面粉和大量油脂制成,馅料如莲蓉、豆沙、五仁、蛋黄等更是高糖、高脂的“重灾区”。这些成分会大大延长胃的排空时间(普通食物约2-4小时,月饼可能长达6小时以上),加重胃肠蠕动负担。

  中秋时节天气转凉,人体为维持体温,血液更多流向体表,胃肠供血相对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消化能力本就有所下降。此时吃月饼,相当于给“减速”的肠胃再添一份“油腻重活”。“特殊人群吃月饼后1-2小时,容易出现上腹胀满,如感觉上腹部沉甸甸的,像‘堵了一块石头’,甚至影响后续进食。高糖高脂刺激胃黏膜分泌大量胃酸,胃动力不足时,胃酸容易反流至食管,引发反酸、烧心。过多油脂和糖分刺激胃肠黏膜,可能引发恶心感,甚至看到月饼就觉得腻得慌,食欲下降。”杜召召说。

  此外,如果吃的月饼存在食材变质、制作不卫生或储存不当,很容易引发急性肠胃炎,尤其在中秋前后气温仍偏高,如南方“秋老虎”天气,细菌繁殖速度快,风险更高。月饼中的馅料如肉类、蛋黄、坚果是细菌的“温床”。变质的咸蛋黄可能滋生沙门氏菌,不新鲜的肉类馅料可能被大肠杆菌污染;如果制作时手部、容器未消毒,或购买的是“三无”手工月饼,卫生问题更难保证。此外,月饼开封后若长时间常温放置(超过2小时),表面容易附着细菌,也可能引发肠胃感染。

  专家划重点:急性肠胃炎的症状通常“来得快”,一般在吃月饼后几小时到一天内出现。通常表现为先出现肚脐周围阵发性绞痛,像“肠子在拧着疼”;随后开始腹泻,大便多为稀水样或黏液便,次数频繁(严重时一天可达10次以上);伴随呕吐,吐出胃内食物,甚至胆汁(黄绿色液体);部分人会发烧达38℃-39℃、浑身无力,若呕吐腹泻严重,可能导致脱水(口干、尿少、头晕),老人和小孩尤其危险。

  中秋吃月饼,吃的是团圆的心意,更是健康的欢喜。那么如何在“品月”的同时护好肠胃健康?杜召召表示,关键做好“选、控、存、搭、察”5步:选饼——认准“正规”,避开“三无”;控量——“浅尝辄止”,别贪多;存饼——别让“美味变毒物”;搭配——“解腻助消化”,减轻肠胃负担;观察——出现不适,及时“止损”。

  记者 王江黎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