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秦腔品秦味赏秦风 易俗社文化街区里这份“秦”意嫽扎咧!

2025-10-03 00:10:34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8天36场演出,两台博物馆免费开放,老字号美食香气四溢——易俗社文化街区用最地道的“秦”味、最热情的“秦”韵、最创新的“秦”意,打造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相融的文化盛宴...

  这个双节,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因为地道的“秦”味,彻底“火”了!——西安演艺集团旗下各院团在这里8天连演36场秦腔大戏和综艺演出,两家秦腔博物馆免费开放,老字号三秦非遗美食集市香气四溢,还有戏装体验让游客秒变秦腔戏中人……在这里,秦腔不再只是舞台上的艺术,而是融入文旅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中外游客直呼:“这份‘秦’意,嫽扎咧!”

  戏台聚人气 秦韵醉游人

  双节期间的易俗社文化街区,每天从清晨到日暮,秦腔的魅力持续发酵。10月1日一早,虽然是阴雨蒙蒙,街区露天戏楼前却已经聚满了等候开演的观众。65岁的刘阿姨牵着小孙子的手,在人群中寻找最佳观演位置:“今儿个周至县剧团唱《探窑》,这出戏我可等了好些天。”

  “老娘请坐听儿言,儿把那前后情细表一番……”10点整,板胡声起,西演·周至县剧团带来的秦腔《探窑》准时开演,高亢激越的唱腔瞬间点燃全场。台下,老戏迷们或闭目叩节,或唇齿微动跟着哼唱;外地观众虽听不懂唱词,却被演员饱满的情感所感染,拍个不停;几位外国游客举着手机录像,听到精彩处连连竖起大拇指,不住地赞叹:“Amazing!”尽管当天秋雨绵绵,但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观众忘却了天气,掌声与喝彩此起彼伏。据统计,10月1日当天,西安易俗社街区的秦腔演出吸引现场及在线观看观众超30万人次。

  10月2日,天气转晴,演出现场更是人气鼎沸。早上8点,70岁杨先生便让朋友把自己用轮椅推到了戏台前。“这可是个老戏迷,听说节日期间街区要连演好几天,怎么都要来看现场。”他的朋友周先生笑着说。

  10点整,伴随秦腔折子戏《苏武牧羊》《荒郊义救》《四贤册》接连登场,街区广场中的座椅早已坐得满满登登,甚至连“站位”都难以寻觅。来自绵阳的游客李女士兴奋地说:“西安真有意思,逛着街呢就看到免费大戏。演员唱腔铿锵、表演有张力,现场听秦腔特别震撼。”

  在人群前排,本地老戏迷王大爷说,这些天的秦腔演出,自己场场必到,“秦腔是咱陕西人的根,这种露天演出接地气,能让更多人免费欣赏到这么精彩的传统艺术,真让人高兴。”

  美食戏韵两相宜 市井烟火最长安

  今年“双节”假期,易俗社文化街区将秦腔演出与美食、博物馆游等本土特色多元游玩体验融合一体,向市民游客呈现城市文旅新场景。

  10月2日,露天戏楼戏韵正浓时,街区的“老字号非遗美食集市”也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同盛祥牛羊肉泡馍店内,掰馍的市民、游客围坐一桌,共同等待一碗碗料重味醇、肉烂汤浓的泡馍被端上桌;白云章饺子馆里,现煮的韭菜鸡蛋馅饺子香气扑鼻,配上酸甜可口的秘制酸梅汤,让人回味无穷;五一饭店的包子、桃李村的肉夹馍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队,现打的烤饼配上肥瘦相间的腊汁肉,让本地人和游客都难以抗拒。

  这些陕西美食不仅好吃,还“参与性”满满。老字号美食集群与冰峰联合打造的“月球邮局”活动区中,4岁的“小旺仔”拿着套圈可爱互动的样子,让许多人忍俊不禁。桃李村名厨现场展示西瓜雕花、高山土豆丝等绝活,吸引了大量市民游客驻足,“师傅,你太厉害了吧!快给我教教!”59岁的冶阿姨迫不及待地要现场“拜师学艺”。

  “在易俗街区这个秦腔文化圣地,我们特别注重饮食文化与表演艺术的深度对话、在地对话。”西安饮食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让顾客在品尝西安美食的同时,能感受到秦腔的铿锵韵律,这种多维度的文化体验,正是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方向。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创新,让易俗街区成为西安最具烟火气的文化现场。”

  古今对话新体验 文脉传承有意思

  好看、好玩、好吃,更有所得——在易俗社文化街区感受街头热闹之余,这里免费开放的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和易俗社百年博物馆成为不少游客的必访之地。易俗社百年博物馆聚焦中国现存最古老戏曲剧社“易俗社”的百年历程,展现其在秦腔革新、戏曲教育等领域的重要贡献。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则系统梳理了秦腔的起源、发展与传播,收藏大量秦腔服饰、道具、剧本等珍贵文物。

  假期期间,这两个博物馆中也开启了多样体验活动:专业摄影师与妆造团队协助游客化身经典剧目角色,拍摄戏曲写真。游客还可能跟秦腔快闪演员‘撞个满怀’,成为“戏中人”。这种出其不意的邂逅让静态的历史变得生动可触。一个从浙江远道而来的三口之家,换上秦腔戏服行头后,瞬间犹如“穿越”,孩子的爸爸高先生激动地说:“咱这下是真正的‘秦’人了!”

  此外,“我和唐朝idol组搭子”也成为游客互动最积极的区域——市民游客挑选心仪的唐代诗人,并在专属便签上写下他的“唐诗梗”,完成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妈妈你看这首诗我会!这是贺知章的诗!”小学生王芯芯清脆地喊道。

  秦腔不老传新声 文旅融合谱新篇

  当8天的秦味狂欢大幕拉开,不仅让老戏迷过足了瘾,更让许多年轻人爱上了传统艺术秦腔。10月2日,在易俗社街区,周至县剧团演员张辛飞在演出间隙道出秦腔人的心声:“看到这么多观众来看秦腔,我们非常开心。节假日期间外地游客尤其多,通过密集而亲民的露天秦腔演出,我们把秦腔唱给全国游客,甚至是外国游客,让大家都感受到西安戏曲的魅力,也让节日更有本土风味,太有意义了!”

  10月2日傍晚时分,街区的热闹仍在继续。露天戏楼上,西安市说唱艺术团的相声《陕西话》逗得观众笑声不断;快板《十八愁绕口令》节奏明快,让人忍不住跟着打拍子。西安歌舞剧院带来的《送你一个长安》《明月几时有》等歌曲,引得不少观众轻声跟唱。

  8天36场演出,两台博物馆免费开放,老字号美食香气四溢——易俗社文化街区用最地道的“秦”味、最热情的“秦”韵、最创新的“秦”意,打造了一场传统与现代相融的文化盛宴。这份诚意满满的“秦”意,让这个“双节”假期的西安,在秦腔的铿锵声里,真正是嫽扎咧!

  文/首席记者 孙欢 实习生 谢思琪 图/记者 尚洪涛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易俗社 文化街区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