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金冈,1970年7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民盟盟员,法律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现任北京市安理(西安)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书记、主任,省政协委员、省政府法律顾问。先后荣获省优秀律师、省优秀政协委员、省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法律是善良与正义的艺术。”这句话是屈金冈奉为圭臬的格言,而他也是这句话忠诚的模范践行者。
他感慨,做律师最大的成就,是既能用专业知识为当事人排忧解难,也能充分利用法律资源力所能及地帮助所需要的人。
“心怀大爱,是个大善人!”“仗义疏财”“很感激他呀,是大好人!”……提起屈金冈,熟悉的人都由衷地赞扬。
像屈金冈这样既是出类拔萃的法律从业者,又是美名远扬的慈善人士,自然是吾辈之楷模、当学之典范!而如何成就如此,我们追根溯源,一一解密。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黄沙漫漫,少年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时不时被风沙迷了眼,他不得不低下头,并快速躲到一个避风处。风沙稍停,他微微睁眼,地上盛开着一朵小黄花,底部枝叶有被踩踏的痕迹,上面的枝叶有的被风沙折断了,而迎着夕阳微光,金灿灿的小花依旧昂扬在枝头。只一瞬,少年只是看了一眼,并没有多作停留,在这个地方,野花太常见了,他得赶紧回家。
而少年或许不会想到,后来艰辛的求学路上,他会时常想起这朵在风沙肆虐下依然坚挺灿烂的生命。
黄土地上坚韧的野草,融进了他的血液;破碎而又沉静的塬梁峁川,沉稳了他的品性。年少的他困惑于大千世界该何去何从的时候,是知识打开了他认识世界的大门,也坚定了他要走出大山的决心。
那个风沙中踽踽独行的少年,正是屈金冈。这一路走来,大地的沉稳、博爱,深深印刻在他的心中,也体现在他的行事作风中。
春风化雨 滋养千万翱翔的贫困学子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总想替别人撑把伞。
事业有成的屈金冈知道农村孩子求学不易,决定尽自己所能帮助大山里的孩子,让他们也能感受到世界的多彩。
因此,自执业以来,屈金冈始终践行着自己的慈善承诺,特别热衷于教育帮扶。陕南秦巴山区的安康镇坪,那里的孩子上学,可以称得上是跋山涉水了,对于苦难孩子的资助,屈金冈倡导大家不仅仅是物质上要资助,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助推。
为此,安理西安办公室自2023年6月与上竹镇签订“一对一”结对法治帮扶协议以来,特意在8月为21名即将入学的准大学生举办了一场特别而庄重的升学礼,向学子们发放助学金。屈金冈还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围绕“为什么要上大学”这一主题,通过这几十年来的人生感悟,恳切地告诉孩子们:知识真的可以改变命运,要树立远大志向,早日成长成才,回报社会、回报家乡。
其间,他特意带着正在读高二的女儿屈兰欣一同参加。当车子穿过秦岭一个又一个隧道,再绕着崎岖危险的山路抵达终点时,这个十几岁的孩子深感此地学子求学之不易,也萌生了帮助他们的想法。
她观察到山区很多学生很上进,但苦于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便主动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成长体会,并与一户困难家庭的两名初中生结成了“手拉手”小伙伴,定下友情之约,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这次的经历,意外地成了两代人的爱心接力。薪火相传,将希望的火种播撒得更远。
屈金冈深知自己现在的成长离不开新中国的教育,因此,在成为执业律师那一刻起,便暗下决心帮助更多的贫困大学生。
从1999年开始,他以律所名义在延安大学设立奖学金,每年资助贫困大学生,从一开始的2000元到后来的50000元,从未间断。
2017年,屈金冈代表北京市炜衡(延安)律师事务所出资100万元,与延安大学政法学院共同创办了“炜衡律师学院”,制度性安排法学学生来所实习、见习。
在母校西北政法大学建校85周年之际,为助力母校发展,他捐赠了100万元,以绵薄之力为母校建设增砖添瓦。
悲悯微光 散落三秦大地的人间烟火
真正热心公益的人,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令人动容的温情。贫困山区的人民,他们的生活没有聚光灯的照耀,却有着最真实的烟火与沉重。
2017年,响应中央“一村一法律顾问”号召,屈金冈担任了5个村的法律顾问。一边无偿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一边结对帮扶贫困户。
9月的陕北,正值苹果成熟的采摘时期,在延安市宝塔区临镇镇庙塬村,由于村里没有储藏冷库,苹果无法保鲜,销售价格就会大打折扣,果农们为此心急如焚。在了解具体情况后,他当即决定捐款5万元用于冷库建设。同时,他带领的律所作为延安市道德模范爱心公益协会的唯一团体会员,充分利用律所全国20多个分所的网络关系,积极帮助推销苹果,及时帮助果农解决了实际困难,5年来帮助果农销售苹果6万多箱,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
在陕南安康镇坪上竹镇,屈金冈了解到许多农民面临农产品滞销问题。于是他借助各种平台进行宣传,帮助企业想办法、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律所专门拿出经费采取“以买代帮”“以购代扶”的方式,帮助解决农产品出村下乡问题,为助推经济发展尽绵薄之力。
有一位老伯,已经76岁了,孤身一人,以种土豆为生。山里的土豆又大又好吃,可是他年岁已大,不能像年轻时能扛两麻袋土豆下山卖。近年来,每到收获的季节,老伯总是一筹莫展。因为屈金冈等人的帮助,如今他再也不用担心种出来却卖不出去的问题了,每次见面,他都紧紧地拉着屈金冈的手说:“你们是好人啊!”
而屈金冈总是报以温暖的微笑。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从陕北到陕南,从红彤彤的苹果到黄澄澄的土豆,土地里种出来的,不仅仅是粮食水果,也是农户对土地的爱,他只是想要将这份厚重的希望传递得更久些、更远些。
对于村民的物质层面,他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他也在思考如何让村民更幸福。
“村民要富,不仅是富口袋,精神也要同步富裕。”他在了解了扶贫村文化建设设施极端缺乏的情况后如是说。2017年8月22日,他带领律所成员前往镇庙塬村进行实地勘察,就村民修建文化广场的选址、设计、建设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在他的支持下,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很快开工建设,竣工后已投入使用。
在他心里,为村民修建文化广场,就是要让村民享受到党对人民群众关爱的雨露和阳光,让群众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共享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胜利成果。这几年,当地村民已经在文化广场开展了多次文化娱乐活动,感受着党的温暖。
山区老百姓的生活本就艰难,抗风险能力弱,若是无病无灾倒还好,一旦有一点小小的变故,都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屈金冈的这些善意,于他们而言就像万丈光芒,点亮了山间的人间烟火。
家国情怀 在最难的时候逆行而上
己亥末,庚子春,这是所有中国人忘不了的一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而这些人,就是中国的脊梁。”是啊,这些最美的逆行者,正是中华民族无私无惧、刚正不渝的脊梁!每一位逆行而上的人,都诠释着华夏儿女的责任与使命。
新冠疫情发生早期,时任延安市律师协会会长的屈金冈第一时间成立了延安市律师行业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带领律师行业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为帮助疫情地区的群众,屈金冈号召同仁并带头捐资捐物近20万元。他还充分发挥律师行业的专业力量,为延安抗击疫情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2021年12月,西安再次暴发疫情,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屈金冈同律所迅速采取行动,通过咨询电商、联系本地供应商等方式,紧急采购防护服、面屏、口罩、手套、鞋套、成人纸尿裤等各类抗疫物资共计两万余元,并在第一时间送到一线抗疫工作人员手中。
在为复工复产的企业和员工提供法律服务等方面,屈金冈也做了大量工作,还组织律师制作了疫情防控、护航十四运、复工复产等公益普法小视频80余个,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律师力量,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一级律师》中说道:“有人负重三十年,有人雀入樊笼,有人在黑暗中茕茕踽踽,走了很久很久。好在世间总有星辰开道,所以荆天棘地,也不枉此行。”而此刻,我们看到了一位律师带领一群律师,以仁心爱意披荆斩棘。
三十年风雨兼程 如晨曦初露 心中常明
执业30年来,屈金冈办理了上千件案件,其中多起是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
某采油厂与房地产公司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涉案标的达七八亿元,关系370户采油厂职工切身利益,纠纷持续10余年未能解决。屈金冈接受委托后,深挖案件背景和案情,搜集证据,研判代理思路,凭借专业能力及不懈的努力,制定出妥善的代理方案,最终被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采纳,切实维护了采油厂及购房职工的合法权益。
某羊绒厂集资诈骗案件,案情复杂,涉案金额8亿元,受骗被害人多达百名,维稳压力大,社会影响恶劣。屈金冈组织专业律师团队为被告人提供专业辩护,同时针对被害人损失提出债转股解决方案,司法机关对此予以肯定并采纳,保障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使该案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兼顾与统一。
在某国有煤矿与泰国某企业集团涉及千亿元国有资产的股权纠纷案件中,屈金冈联袂著名法学家赵旭东教授共同出具的《法律意见书》被某市人民政府全面采纳,有效避免了巨额国有资产的流失。
纵使大案不断,屈金冈依然不忘初心。执业30年来,屈金冈以自己的职业技能,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上百起,免费提供法律咨询2000多次。
2017年9月,某公交站点,一名8岁小男孩不幸被人群挤倒在车轮下酿成了悲剧。事情久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屈金冈主动来到受害人家,捐赠了一万元慰问金,并表态全程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在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纠纷得到合理解决。当看到孩子父亲递来的2万元律师服务费时,屈金冈说:“免费的,忘了这事吧!”
2020年9月,某市一名6岁儿童不幸被火车撞伤,致使左小腿截肢,让这个祖孙相依为命的家庭雪上加霜。老人四处奔走相告,协商无果。屈金冈听说后,决定和律所同事提供法律援助。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纠纷得到圆满解决,孩子也得到了应有的赔偿。
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在大千世界中见识过繁华万象,也经历过冷暖人间,难得的是始终坚守内心深处的善良。而这份善意,足以照亮那些被命运抛入黑暗的生命。因为真正的法治文明,不在冰冷的条文里,而在人性的微光中。
那些肩负推动法治进步重任的法律人,照亮别人的同时,也是在点亮自己的人生。
《各界导报》2025年9月10日 总第6007期 04版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