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赠品”到“刚需”,家用充电桩掀起千亿市场新风口

2025-09-09 06:47:14  来源:西安新闻网  


[摘要]购车赠送家用充电桩的传统做法,正被不少车企“喊停”,曾经的“赠品”悄然变为新能源车主们自主选购的刚需产品...

  眼下,购车赠送家用充电桩的传统做法,正被不少车企“喊停”,曾经的“赠品”悄然变为新能源车主们自主选购的刚需产品。这一转变拉动了家用充电桩零售市场的消费热度,叠加城市公共充电站建设趋于饱和的现状,家用场景成为千亿充电桩市场争夺的新风口。9月7日至8日,记者走访西安本地充电桩企业、汽车销售市场与新能源车主发现,车主们对家用充电桩的需求正从“能用”向“好用”升级,智能联网、双向充放电、充电枪线轻量化与个性化外观等需求增多,倒逼充电桩企业加速技术迭代与服务升级。但产业繁荣的背后,家用充电桩领域的痛点仍清晰可见:同功率家用充电桩价差悬殊,车主难辨优劣;小区电力容量有限,埋下“先到先得”的抢装矛盾等。面对机遇与挑战,西安本地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与服务模式重构,在竞争中迎“风”而上。

  车企让出市场

  家用充电桩零售赛道“借风”起势

  西安早晚高峰的车流里,挂着绿牌的新能源汽车愈发密集,与之配套的充电基础设施,也迈入高速扩张时代。据中国汽研测算,2025年我国充电桩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截至2024年底,陕西省建成投用个人充电桩21.78万个,与全省持续攀升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相比,家用充电场景仍存在供需缺口。作为独立消费品,家用充电桩的市场潜力正加速释放。

位于团结南路一小区地下车库内的充电桩。

  9月7日,记者走访中国西部国际汽贸城与西安宜家荟聚等商圈的汽车销售门店发现,极氪、问界、蔚来、小鹏、乐道、智己、小米与深蓝等品牌,大部分车型已取消赠送家用充电桩的权益。其中,不同品牌推出了差异化替代方案,如积分兑换或专属优惠价购买充电桩等;也有销售人员为促成交易表示,可赠送第三方品牌充电桩,以满足准车主的补能需求。

  “新能源汽车普及初期,公共充电网络建设滞后,‘随车赠桩+品牌充电站建设’是车企吸引消费者、降低购车门槛的重要手段。”深耕陕西汽车销售与管理领域的刘宇航分析道,此前车企赠送的充电桩多由第三方品牌通过OEM(代工生产)或ODM(委托设计生产)模式制造,车企自主研发占比较低。

  今年,全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零售渗透率已突破55.3%,行业竞争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厮杀”,价格战持续加剧。在此背景下,单台设备及安装成本超千元的充电桩,成为车企压缩非核心成本的重要“靶点”。“从随车赠桩到安装权益兑换,再到直接将桩体成本转化为车价补贴,本质是行业降本抢占市场的选择。”刘宇航认为,将家用充电桩市场交由专业第三方主导,“轻装上阵”的车企也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整车研发、三电系统等核心领域,强化产品竞争力。

宜家荟聚停车场内车辆正在充电。

  此外,走访中部分准车主表示,因无固定车位或小区电容不足等问题,领取充电桩权益后只能闲置;对于已经安装过充电桩的复购车主,更倾向于折现让利或赠送保养券。

  随着“买车送桩”的营销模式陆续退场,车企让出的市场空白,正迅速被第三方充电桩企业填满。

  “家用充电桩已经是独立的消费品,不再是依附于汽车的‘附属品’。”在西安从事充电桩研发的工程师房昭涵介绍,现阶段充电桩赛道的竞争者分为三类:组装型企业,多采购市场上成熟的标准化充电模块与零配件,进行整合组装后推向市场;平台型企业,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自身不参与生产环节,仅专注于搭建线上销售渠道与售后客服体系;全链条研发生产企业,具备从核心技术到整机制造的全流程自主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公共充电市场趋于饱和,家用场景成为充电桩行业新风口。除传统充电桩企业外,公牛、普联等知名品牌也纷纷跨界入局,进一步加剧家用充电桩零售赛道竞争。不过,从现阶段的销售渠道来看,家用充电桩产品高度依赖线上平台,车主选购时难以实地触摸产品质感、直观测试充电兼容度等,布局线下体验店成为行业亟待补齐的短板。

  消费需求升级

  技术创新与3C认证加速行业洗牌

  如今,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方式已呈现清晰的场景分化——快充、换电与高压快充的“短时间极速补能”,精准覆盖长途出行或应急场景;而家用慢充则凭借“利用夜间充电、享受峰谷电价”的便利与经济性,成为多数车主日常通勤的“补能首选”。

  “光能充电还不够,枪线要够长、够轻,还得支持远程控电、私桩共享,最好每次充电结束能自动生成一份报告,提供充电次数、电池衰减率、电压稳定性这些健康数据。”新能源汽车深度体验者李艺霏对家用充电桩功能的建议,折射出消费端的需求升级——摆脱“汽车附属品”的定位,家用充电桩将从“基础充电工具”进化为集智能控制、能源管理、增值服务于一体的“家庭能源节点”。

  记者调查了线下展厅与电商平台发现,家用充电桩市场已形成多元产品矩阵,主要包括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以及支持V2G(电动汽车给电网送电)、V2H(电动汽车给家庭送电)的双向充电产品。相较于早期仅能“插枪即充”的单一功能形态,如今的家用充电桩智能化水平显著跃升。

位于大寨路一小区地下车库内的充电桩。

  功能上,市场主流产品已普遍搭载基础智能模块,包括远程控制启停、预约充电、实时电量统计、故障自动报警等;高端机型更在此基础上延伸出进阶功能——调节充电功率、自定义SOC值(电池荷电状态)、数码屏显示实时电流,部分产品还支持语音声控操作与家庭电网联动参与调峰,进一步贴近智能家居场景需求。

  售价上,同功率、基础功能相差不大的家用充电桩,裸机价格却呈现出300~1500元的悬殊跨度,近5倍的价差让不少车主在选购时陷入两难。“家用充电桩行业的技术壁垒相对不高,市面上不少组装型企业无需投入研发成本,只靠采购零部件组装生产,而且他们提供的质保期限普遍较短,也能将售价卷得更低。”业内人士唐先生说。

  9月8日10时许,走进位于雁塔区环普科技产业园C座的一家充电桩行业头部企业,实验室内机器的嗡鸣声此起彼伏,工程师们正在一旁监测产品的数据变化。“如今电动汽车充电桩已正式纳入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管理范围,该政策从电气安全到环境适应性,设置了数百项严苛检测指标。其中,仅电气安全就涵盖材料阻燃、漏电防护等20多项关键指标。”该企业陕西大区营销中心总经理赵力坦言,随着该政策抬高行业准入门槛,明年3C认证新规落地后,技术薄弱、品控缺失的小作坊式企业将逐步离场,家用充电桩行业正处于“洗牌期”,后续将迈入更规范、更健康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与此同时,在技术创新的持续引领下,支持双向充电的家用充电桩将广泛普及,车网互动的全新时代正加速到来。赵力介绍,依托V2G与V2H技术,新能源汽车将升级为可灵活调度的移动“充电宝”——车主可在电价低谷时段充电储能,在用电高峰时段反向放电,既能有效平衡电动汽车充电需求与电力系统调度节奏,又能通过峰谷电价差赚取额外收益。目前,该公司正积极在西安推进V2G技术试点。

  破解抢装隐患

  “分享+统建”模式巧用小区电容

  “电表到车位约80米,仅电缆和施工费就要3000元,比充电桩本身还贵!”车主周女士的抱怨并非个例。记者走访发现,作为改善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的关键基础设施,家用充电桩落地正面临两大核心痛点,一是多数小区普遍存在电力容量不足的问题,二是电表多集中安装在地下配电间附近,使得部分车位与电表的距离远超30米常规范围,直接拉高了管线铺设成本。

  据大寨路一小区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小区预留电力容量无法满足每户安装充电桩的需求,因此只能采取“先到先得”的方式分配安装名额。一旦配电间外墙的电表箱装满,后续业主再想装桩,就只能通过电网增容或电力改造来解决。另外,充电桩的大量安装将增加电路安全管控风险,为物业工作增添额外压力。

  针对小区电容不足的痛点,充电桩企业正在探索多元化解决方案。9月8日14时许,记者走入西安高新数字经济产业园内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进展厅便看到琳琅满目的家用充电桩产品陈列其间——既有精致小巧、颜色绚丽的车企联名款,也有顶着“猫耳朵”、主打轻量化的特色机型。这些产品的功率从满足基础充电需求的3.5千瓦,到适配高效补能场景的21千瓦不等,可匹配不同车主的使用需求与小区的电力承载能力。

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家用充电桩。

  “当车主成为充电桩的运营者,将搭建起一张社区共享充电网络,灵活满足邻里的应急充电、日常补能需求。”领充新能源负责小功率业务的副总裁李强介绍,领充家用充电桩打造的私桩共享模式,支持车主将充电桩闲置时段开放给其他车主使用,并且充电基础费用、附加服务费都由车主自主设定,企业不收取任何费用。他补充道,这种商业模式创造的是多方共赢的价值闭环,不仅能让原本闲置的充电桩“活”起来,大幅提升设备利用率;还能减少小区集中新装充电桩的需求,间接缓解电力容量紧张的压力;更能让车主通过共享资源获得额外收益,相当于把“私桩”变成了能持续创收的“小资产”。

  同时,为缓解消费者购桩、装桩的一次性投入压力,领充推出了“合约机”模式,车主可免费领取7千瓦交流充电桩,含30米线安装包。“今年7月我领了这台充电桩,选的是5年合约期,每个月就付26块钱套餐费。”家住沣华熙城小区的王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他通过私桩共享已经累计攒了229.75元收益,扣掉用电成本净赚约114元;平时趁着深夜低谷期充电,每月个人用电约55元。这么一算,装桩后还多了一笔额外“补贴”,日常用车的充电开销明显被摊薄了。

领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展厅内陈列的充电桩。

  “面对发展中的新问题,唯有主动应对,才能避免矛盾积累。”西安市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教师杨蕊指出,目前上海、成都已有小区率先试点统建统管的有序充电模式——借助智能算法实时监测小区整体用电负荷,灵活分配电力容量。例如,用电负荷高峰期,自动调低充电桩功率,避免与居民日常用电“抢电”;到了用电平峰期,则及时释放充电功率,提升补能效率;同时还能根据充电车辆数量动态调整,车少的时候满功率充,车多的时候分摊着充。

  “这一模式能在小区现有电力容量框架内,平衡居民日常用电与车辆充电需求,从源头上破解充电桩的抢装隐患。”杨蕊指出,统建统管的模式要实现长期良性运转,必须构建开放型市场,不能局限于单一企业运营,要允许所有合规的充电桩企业参与竞争,通过良性博弈,避免垄断导致的服务僵化,倒逼企业提升设备质量、调节充电价格、优化售后体验,让居民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从车企的“附赠品”变身千亿零售赛道的“主角”,属于家用充电桩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文/记者 郭沛然 图/记者 王旭东

编辑: 陈戍

相关热词: 新能源车 家用充电桩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