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闻网讯(记者 谢昊天)7月17日,汉中市“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努力建设生态城市”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亮点和发展成效。
今年以来,汉中市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持续改善,全市优良水体占比100%,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保持Ⅱ类标准,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截至7月15日,市中心城区优良天数164天,排全省第三。生态示范创建数全省第一。
据汉中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王鑫介绍,目前已完成汉江、嘉陵江37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实施6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提升至50.8%;完成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评估和99个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新批准设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3个,9个县(区)形成“一用一备”安全供水格局,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汉江(汉中段)获批全国幸福河湖,有力保障“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完成22宗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划定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并落实分级分类管理,6个地下水国控点位水质全部达标;为28个规划和154个项目出具对照分析意见,审批建设项目环评264个,涉及总投资143亿元;全面落实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管理,推进留坝县、西乡县低碳近零碳试点建设,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19%。
汉中市坚持“林(山)长制”抓手,全面“扩绿”、铁腕“护绿”、多维“兴绿”,林业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林草湿生态系统质量显著提升,汉中生态城市绿色屏障更加牢固。
据汉中市林业局副局长王健荣介绍,2023年以来,全市实施营造林95.98万亩、带动“四旁”义务植树1994.76万株,全市24325株古树落实挂牌分级保护、数字档案管理、专人日常养护;留坝县石窑坝古银杏入选全国最美古树,西乡县蒋家坝黑壳楠古树群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群;构建四级林(山)长和生态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创新“三单两函”运行机制及“林长+检察长+法院院长+警长”协作机制,设立9家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站;全市朱鹮、羚牛、秦岭大熊猫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实现恢复性增长;市域内朱鹮种群数量扩大到7000多只;红嘴鸥、大天鹅等野生鸟类连续多年在汉中越冬;秦岭石蝴蝶保护与野外回归研究、佛坪县大熊猫保护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
据汉中市水利局副局长周冰冰介绍,两年来,全市水利部门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治理、统筹推进,全年水生态环境持续保持优良,优良水体占比100%,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达到Ⅱ类标准,汉江汉中段入选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在建设天汉湿地公园过程中,坚持柔性治水,在尊重自然,保留汉江原始岸线的同时,依托天然江滩修复生态岛屿,保护原生态动植物种群,构建起绿柳拂堤、河湖相通的湿地系统复合生态链,充分利用原始生态地貌特征,顺应行洪特性,减少人工雕砌,通过栈道把岛屿、河流、岸景有机串联,形成水岛相间、水域贯通的滨水景观,达到人水和谐、浑然一体的治理效果;在保留汉江原始岸线,保护原生态动植物种群的基础上,新增绿地24000平方米,补栽银穗芒、水生美人蕉等植物8500平方米;先后在园区内新增3座风雨亭、30套座椅、130余盏各类照明灯具、270平方米防雨棚,引入40辆智能景区观光车,进一步改善市民群众休闲观光环境完善便民服务设施。
如今,天汉湿地公园内已形成约6平方公里水面,南北两岸建成高标准防洪堤防20公里。公园包括休闲步道16公里、景观栈道6.2公里、生态湿地132万平方米以及大型广场7处。145.6万平方米绿地如毯铺开,219座生态岛屿星罗棋布,314种植物、90余种鸟类、30多种鱼类在此栖息,这幅生机盎然的画卷,是生态修复的生动答卷。
编辑: 孙璐莹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