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陕核生态环境历时三年研发的核晶造粒工艺及技术装备,近期在商洛市洛南县黄龙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程中正式落地,标志着这项可同步去除水体中超标重金属与伴生放射性元素的核晶造粒技术,完成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关键跨越。
该项目于2022年2月启动自立预研,同年11月纳入集团科研立项体系,完成初期布局。2023年3月完成实施方案后,经集团专家评审论证,形成“工艺路线可行、应用前景广阔”的评审意见,当年6月取得阶段性成果。11月中试装置投用,有效验证了规模化处理的稳定性,凭借独特的“晶种诱导结晶”技术思路,该技术在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中获得节能环保成长组第一名,其在矿山废水、工业零排放等领域的替代价值获行业高度认可。
在项目示范阶段,进展显著,2023年11月,洛南黄龙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项目示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顺利完成;2024年成为技术转化的关键节点,项目成功入选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获得省级平台有力支持,同年10月顺利通过项目初步设计专家评审,施工图设计工作同步启动;2025年2月,项目合同正式签订。这一系列进展,推动伴生放射性废水核晶造粒技术实现了从前瞻研究到科技攻关的跨越,而示范项目的推进,更为未来的产业化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迈出了关键一步。相较于传统工艺,核晶造粒技术通过定制化“特征晶种”诱导污染物结晶,不仅实现重金属与放射性元素同步去除,更能减少污泥量2/3、节约占地50%,综合成本降低30%以上。业内专家认为,该技术的工程应用将为复杂水体治理提供高效低碳的新选择,尤其对涉核、涉重金属行业的污染防治具有示范意义。
目前,洛南黄龙河治理项目已完成全部设计工作,即将进入施工阶段,预计2025年底正式投入运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伴生放射性废水核晶造粒技术示范工程,每日可处理3500立方米污染水体,保障下游洛河灵口水文站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生态公司将以该项目为依托,持续优化技术装备参数,积累实战经验,为技术在更多流域治理、工业废水处理等场景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助力我国水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事业高质量发展。(中陕核集团工业有限公司供稿)
编辑: 吴佳蕊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