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针对“渐冻症”的对因治疗药物“托夫生注射液”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神经内科完成“西部首针”注射。
作为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长期以来,与渐冻症相关的传统药物只能缓解症状,无法触及根本病因。近日,我国渐冻症治疗迎来突破性进展,全球首个针对渐冻症明确致病基因的对因治疗药物——托夫生注射液(商品名:凯盛迪™)获批上市,成为治疗携带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突变所致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成人患者的精准治疗药物。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神经内科医生秦星表示,患者大脑和脊髓中负责运动的神经细胞逐渐凋亡,导致全身自主运动相关肌肉无力、萎缩,最终常因吞咽困难、呼吸衰竭离世,平均生存期仅3-5年,这是俗称为“渐冻症”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疾病的典型表现。
记者了解到,此次接受治疗的患者是一名50岁的男子,于两个月前在该院确诊,目前双手出现无力症状。此次治疗是使用托夫生注射液通过鞘内注射方式给药,起始治疗为每14天给予一次负荷剂量,三次负荷剂量后,每28天给予一次维持剂量,以达到干预病因、延缓疾病进展的治疗目标。
秦星强调,药物上市只是第一步,让临床首次能够从疾病病因层面干预疾病。但是,SOD1-ALS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毒性蛋白的蓄积和神经元损伤是持续进展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规律的对因治疗,才能持续抑制异常蛋白生成,减轻运动神经元的损伤,从而减缓疾病进展,最大程度保留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托夫生注射液的核心突破,在于从‘对症’转向‘对因’。”秦星进一步解释,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SOD1蛋白的合成,减少异常折叠的毒性SOD1蛋白在神经细胞内的蓄积,从源头减轻运动神经元的损伤。这不仅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治疗空白,也标志着我国渐冻症诊疗正式迈入“精准靶向干预”的新时代。
(记者 王江黎)
编辑: 陈戍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