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驼队架起丝路金桥!西安国际港书写内陆开放新传奇

2025-06-30 18:52:03  来源:各界新闻网  


[摘要]从丝路起点到开放高地,西安国际港以“钢铁驼队”为笔,以“枢纽对枢纽+门对门”服务为墨...

  在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召开前夕,一列满载苏州发膜、广西乳胶、株洲牵引连杆的中欧班列,穿越戈壁荒漠,直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6月10日,占地147亩、总投资6210万美元的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正式投用,标志着陕西首个海外场站项目建成运营。从内陆腹地到中亚枢纽,西安国际港以“钢铁驼队”为纽带,构建起“枢纽对枢纽+门对门”的国际物流网络,正将“一带一路”倡议的宏伟蓝图转化为生动实践。

  国铁集团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中欧班列(西安)开行2670列,同比增长41.5%;运送货物总重305.9万吨、发送箱27.1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52.3%、35.4%。“这组数据的背后,是通道建设、自贸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协同发力。”西安国际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军表示,中欧班列(西安)已形成中欧、中亚双通道并行格局,其中中欧方向开行1967列(去程749列、回程1218列),中亚方向开行703列(去程337列、回程366列),均衡的双向运输量印证了西安作为丝路枢纽的强大辐射力。截至5月底,跨里海班列累计开行363列,成为连接欧亚大陆的“蓝色经济通道”。

  海外场站投用,物流网络实现双模式升级

  “西安·哈萨克斯坦码头的投运,推动中欧班列运输模式从‘点对点’向‘枢纽对枢纽+门对门’全面升级。”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销售副经理达尔汗介绍,这座由西安国际港集团与哈铁海关公司共建的海外场站,涵盖装卸堆存、运输换装、存储展示、综合办公四大功能区。目前,仓库内已汇聚上海机械设备、合肥汽车配件、江西文具等多元货品,通过中欧班列“钢铁驼队”,实现从中国工厂直达中亚市场的全链条服务。

  作为首届中国-中亚峰会的重要成果,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的建成意义深远。袁小军指出,该码头不仅是陕西“走出去”的首个海外枢纽,更通过“境内外枢纽联动”,将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时效从25天压缩至10-12天,实现“天天班”常态化运营。“依托码头的自主调度权,货物抵达中亚后可直接完成换装、分拨,运输时效提升3-4天。”达尔汗透露,码头投运后,中哈货物运输量同比激增22%,合作客户从15家拓展至43家。

  在智慧物流赋能下,“门对门”服务更显高效。西安港远海国铁物流园区以无人化作业、智能调度系统,打造西北地区首个智能集装箱物流园区;中哈(西安)商贸物流搭建的数字化平台,实现海关、铁路、企业数据实时共享,班列通关时间缩短超50%。从国内工厂到中亚商铺,货物全程可追溯、可调度,真正实现“一单到底”的无缝衔接。

  自贸创新赋能,外贸新业态蓬勃生长

  西安市商务局自贸综合信息处处长王睿介绍,围绕市委市政府“深化六个改革”部署,西安以自贸试验区为载体,推出内外贸一体化专项举措,创新开展出口拼装“后查验”试点,激活储能电池、二手车等外贸新增长点。目前,西安已累计形成35项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构建起全链条外贸服务体系。

  “中欧班列的高效运输,让我们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时间差’。”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深有感触。截至6月26日,康佳已通过中欧班列发运47个专列、87个货柜,洗碗机出口占比达60.53%,产品远销23国,订单已排至9月,未来两个月还将新增12个出口目的地。陈钊透露,康佳计划年内生产20万台洗碗机,其中超六成将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海外市场。“海运需45天的运输周期,通过班列压缩至7-15天,让我们能更快响应客户需求。”目前,康佳正谋划在中亚设立海外仓,进一步延伸“班列+仓储”服务网络。

  同样搭乘班列东风的还有希佛隆阀门集团。“我们的高压大口径全焊接球阀打破国外垄断,应用于中俄天然气长输管线等重大工程。”希佛隆阀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振良介绍,凭借中欧班列的稳定运力,企业今年5月中标多个石油气田订单,产值同比暴增397.51%,产品远销罗马尼亚、中亚及俄罗斯。“班列不仅是运输通道,更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敲门砖’。”王振良说。

  产业集群崛起,“班列经济”释放乘数效应

  中欧班列(西安)的蓬勃发展,正带动汽车、粮油、装备制造等产业加速融入全球供应链。在西安吉利汽车生产基地,一辆辆崭新的星越L驶下生产线后,直接搭乘中欧班列发往俄罗斯。“2023年4月,我们首次通过班列发运165台整车,仅15天直达莫斯科。”吉利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累计发运5115辆,出口量预计达每月1000台以上,“中国智造”成为俄罗斯街头的流动风景线。

  爱菊集团则构建起“中亚种植—班列运输—西安加工”的跨国产业链。今年上半年,近10万吨饲料小麦粉、1万吨面粉小麦、1万余吨食用油搭乘班列归国。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副总经理王方透露,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打造150万亩订单农业基地,建成当地最大农产品园区,实现“你种粮、我包销”的双向共赢。“班列让‘中亚粮仓’与‘中国厨房’紧密相连,既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也带动了中亚农业发展。”

  多点布局未来,内陆港迈向世界舞台

  袁小军透露,西安浐灞国际港正加快海外场站网络布局,计划在俄罗斯莫斯科、阿塞拜疆巴库等地建设新枢纽,并谋划匈牙利布达佩斯、白俄罗斯明斯克场站项目,推动“枢纽对枢纽+门对门”服务向全球延伸。同时,推进“班列+海外仓”一体化建设,构建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的海外服务网络。“我们不仅要让中欧班列‘走出去’,更要让中国标准、中国服务‘走出去’。”袁小军说。

  从丝路起点到开放高地,西安国际港以“钢铁驼队”为笔,以“枢纽对枢纽+门对门”服务为墨,在新时代“一带一路”画卷上书写着内陆地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壮丽篇章。这里的每一列班列、每一座场站、每一笔贸易,都在诉说着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生动故事,更展现着内陆地区融入全球经济的坚定步伐。(张楚翌)

编辑: 孙璐莹

相关热词: 西安国际港 内陆
分享到:

以上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网只是转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稿酬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9-63903870

本网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版权均属各界新闻网所有,任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各界新闻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备13008241号-1